精彩是可以预约的

2014-08-25 04:51吴琼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创设

吴琼

在新课程理念下,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但预设重在课前的准备、设计,而生成重在课堂的关注和引导。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预设的作用,往往对课堂的生成视而不见或是一带而过,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精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并不忽视预设,其实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可能没有或忽视预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在重视、充分、科学预设的前提下,关注、重视、引导生成,从而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新课改实施到现在,任何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必然,也都会在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并尝试处理生成,但如何处理生成,处理的艺术和效果如何,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一位课程改革专家曾经说过,生成的精彩非但无法预约,也不可能、不可以预约。这主要是强调生成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和意料之外的。生成果真无法预约吗?面对生成我们真的无所作为,而只能坐等生成的被动出现吗?其实,生成的呈现,偶然之中有必然,无序之中有规律。也许,经过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通过改造或创造条件,来改变生成的产生际遇,转变生成的呈现方式,引导生成的变化方向;让生成随我而来,因我而变,为我所用。

一、科学预设,酝酿生成

精彩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能够按部就班地依照预设完成课堂教学,是无可厚非的,预设精彩且有动态生成的课,却是更胜一筹。预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必然提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纯强调生成,忽视认真理性的安排,课堂教学就会混乱无章,生成自身也难以得到健康成长。

新课程追求动态生成、精彩生成,并不是要淡化预设和否定预设,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必经的两个阶段,也是精彩教学必不可少的两翼。可见,无论是哪种生成,都以预设为前提,都离不开预设;离开了预设,

生成便成了无源之水;离开了科学预设,生成就难以展现“迷人”风采。如果把生成比作一颗颗幼苗,那么教师在预设时立足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多设计几个环节、多考虑几种可能、多准备几种方法、多创设几种情境,就会为生成提供肥沃的土壤、空气和水分,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即兴创造才会有自由的天空。

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预设理论上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还要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粮价、油价、房价、药价等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进而关注国家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具体方针,更要把我国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索。

很显然,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及应对举措都很关心,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或是建议,教师客观科学地预设了这些情境,学生才会有相关的生成。否则,课堂就失去了生活的色彩与生成的精彩。因此,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预设越充分、越全面、越科学,生成才会更丰富、更新颖、更精彩。当然,科学预设不是面面俱到,不是预见一切未知因素。科学预设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现实出发。预设的重心应当实现从教师向学生转变、从教材向课程转变、从教法向学法转变、从科学向生活转变。精心合理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关键。

二、优化情境,呼唤生成

情境是指主体直接接触或感受到的某种 “境地”。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这是带着感情去认知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主张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截取其感兴趣的片段在课堂重现,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去探究、去感悟。新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业已接受其理念,也都体会到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可是,教学中什么时候需要创设情境?什么样的情境是有效的?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更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生发精彩生成?

比如一位新教师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解,教师设计了感受水果别样芬芳的体验情境。教师课前准备了葡萄、草莓、香蕉等水果。课堂上,教师拿着一大盘水果在中间走道往返了几个来回,坐在中间的学生兴致勃勃,看了,闻了,尝了,说了,非常开心。可是,坐在东西两边的学生始终没有机会参与,都低头默不作声。

对于这个案例,姑且不谈学生的参与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个情境的创设有必要吗?创设的情境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吗?能产生精彩的生成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学生对这个情境还是感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是感性的、表面的和浅层次的,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情感碰撞与心灵沟通,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究欲望,因而,这个情境不是有效的和优化的。

可见,情境的创设应当是适时、适量、适度和优化的,没有情境的创设不行,仅有情境的创设也不行;情境没有趣味不行,仅有表面的趣味也不行。只有适切的、有效的、优化的情境才是精彩生成的催化剂。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生活情境,能呼唤生成的出现,能推进生成的发展。

总之,生成是新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是新课程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有了生成课堂才会有创新,学生才会有创造。因此,对待生成,教师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呼唤、促进和引导,而不能等待其被动产生,或是自生自灭,甚至是压制打击。只要我们准备了、努力了、作为了,也许更多生成的精彩就会如约而至,并能绽放光芒。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创设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创设未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