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性策略

2014-08-25 04:55梁素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班级农村课堂教学

梁素兰

目前,我区的高中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进教法学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中不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本次课改的最终目标。于是“高效课堂模式”被老师们热衷使用。而“高效课堂”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这三个特性的合成体。三个特性的达成,就是课堂教学效益的理想状态。

“主动性”是高效课堂模式的首要特征,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课堂,让学生全面互动、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从而带来效益。学生的参与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才是完整的,也才更容易达成知识目标。

然而近二十年的农村基层教研工作让笔者看到: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起点很低,他们的中考成绩均在B等以下,而且C等占多数,D等也不少,甚至还有小部分E等。这样的成绩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加上多数农村学生生性腼腆、性格内向、见识不广,于是在课堂上他们封闭自己、压制自己,不敢参与、不敢表现、不敢发言,唯巩回答错误引起同学的冷笑和老师的热讽。这些因素严重打压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那么针对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营造人人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呢?

一、意识洗脑: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调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是课堂高效的根本!笔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着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每到一处,笔者都建议老师们,要想调动这些“低起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在课堂上反复给他们灌输参与无错的意识。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只要你敢于参与、大胆开口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哪怕讲错了,就凭你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勇于发言的精神,其他同学也会给你鼓掌,为你喝彩!老师照样给你鼓励,为你加分!这种意识洗脑就如麻醉剂,只要教师能坚持不懈地注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打消思想顾虑,放开思维羁绊,慢慢地在课堂上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的个性,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展自己。

我县某农村高中学校一位政治老师所教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个例子。该班学生梁某,进校时成绩在班上位于中下水平。该生上课时经常趴桌子打瞌睡、搞小动

作,一般不主动回答问题。后来他的政治老师想方设法改变他的这种学习状态,无事就跟他套近乎,课外跟他聊兴趣爱好;课堂上常用眼神、肢体语言暗示他,给他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当他面对问题犹豫时总是鼓励他:“没关系,想到一点就说一点吧!”“说说吧,说错了也不要紧!”……这样不仅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而且让他敢于大声开口发言。如此反复尝试后,一个学期下来,该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前面提到的不良现象不仅没有了,而且能积极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并代表小组发言,也能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期末测试,该生的成绩进步明显。

这说明,没有天生不想动的学生,只要引导有方,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二、树立典型:培养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分子,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树立学习典范带动其他学生互教共学,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各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中,有意挑选不同层次的个体,培养他们成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分子,而那些基础不太好但又有号召力的学生就是重点培养对象。科任老师可以通过对个别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暗示或者辅导,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活动展示的活跃分子和排头兵,无论在小组内还是在全班上,都要主动发言,争先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榜样,起到带动作用,从而掀起其他同学参与的热情,逐渐形成个个争参与、人人想尝试的氛围。

上面提到的梁某,虽然学习成绩不佳,但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热心班级,尊敬老师,曾创建学校社团“人际交往文明礼仪协会”并担任会长,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针对他这些特点,开始时他的政治老师在课堂上先让他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后来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先在课外给他提示,并让他在课堂上主动回答。结果在本班“偶像”的带动下,全班学生越来越活跃,参与课堂的热情越来越高,慢慢适应了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搭建平台: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和形式,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空间

学生意识到位还不够,还需要有展示个性和能力的机会与空间!笔者每到一所学校跟老师们一起交流时均反复强调:农村高中政治课长期以来枯燥乏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完成一节课,如今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就必须杜绝“一言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和机会。其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重点问题设置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让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

如我县某农村高中的一位政治教师就能针对学生不爱开口、不爱表达的特点,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让学生的口、手、脑都动起来。她有时会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设置辩题,让学生辩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她传授新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设置了辩题“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小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先让双方学生分开讨论,然后再由双方派代表来阐述本方的观点。通过学生的反复辩论,使学生明白: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类似的辩论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明理,而且学生的参与率特别高,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可见,只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空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形成机制:建立参与考核奖励制度,确保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持续性

农村高中政治课堂通过上述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这只是一个突破,要保持它的持续性,必须要有一个机制来保障,这个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激励制度。虽然我们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谁会拒绝表扬?谁会觉得表扬多?谁不想在得到表扬之后再表现得更好些?所以教师应经常将表扬的话语挂在嘴边,夸一夸能积极参与的学生,哪怕他们没有什么特别表现或者是讲得不对,也应该鼓励一下他们的胆量,甚至可以将他们的积极表现写入操行评语中。

如我县某农村高中有一位老师就能善于利用激励制度不断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学生能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每次加0.3分;主动回答老师问题并得到同学老师认同、答案基本正确的每次加0.5分;能主动向同学、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见解的每次加1分。该得分计入小组得分、班级总分以及个人得分中,并可作为班级评优及个人操行成绩评定的依据。长此以往,学生的表现欲越来越强,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是寻求同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保持,不是仅仅依靠政治教师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所有学科的教师共同配合才行。因此,政治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多沟通交流,不搞一言堂,也不搞群言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体参与机会,让学生的这种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和延续。

总之,农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效课堂模式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只是其中的一小步。但是,也只有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下去,才能实现整个教学过程高效的目标。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班级农村课堂教学
班级“无课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