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8-25 21:30刘捷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谐音记忆法记忆

刘捷萍��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没有学习兴趣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课堂知识?我认为,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而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就要讲究方法,善于探索,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令学生喜欢的课,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而什么样的导入才能让学生喜欢呢?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入、歌曲导入、故事导入等,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就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有自己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把心用在学习上,也才能真正激起学习兴趣,从而把历史学科学好。

二、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去学,不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懂学、会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更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历史的知识结构,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学生理解了,学起来就容易,也就有兴趣学。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的整体构思和安排,针对学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好知识。并且要教会学生通过多观察,学会分析问题,从比较、综合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将系统知识融会贯通,内化己有。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参与题目的编拟,参与情境的创设,通过作业的完成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对历史学科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很多,特别是在记忆方面。通常用的记忆方法有:谐音法、归纳法、反复记忆法等。谐音法是用谐音把一些难记的、章节之间没有联系的知识串连起来,学生就容易把它记住。例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八国的名称多,学生觉得比较难记忆,但如果用“饿(俄)的(德)话(法),每(美)日(日)熬(奥)一(意)鹰(英)”这句话,利用谐音把它串连起来,学生就很容易把八个国家的名称记住了。如归纳法,就是通过总结归纳,把基础知识点总结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反复记忆法,就是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比记忆法,是通过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易于理解和记忆。此外还有联想记忆法,等等。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所学的知识记下来并得到巩固。

三、重视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的方法很多,有作业、测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但评价要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历史课堂教学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因此,学生对历史问题所作出的不同见解,我们要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科学性,积极鼓励学生,以保护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而不能用历史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思维创新的积极性,这样的赏识教育也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另外,还应巧用分数杠杆,为上进的、好学的学生设立一些奖励项目,让努力学习的、成绩好的学生得到认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多学习,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多用新的教育理念,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谐音记忆法记忆
“笨苹果”的单词记忆法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绝妙的数字灯谜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