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佛韵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

2014-08-26 22:57安东
旅游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石窟西域壁画

安东

绵延12000千米的丝绸之路诞生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它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从东方的中国一直延伸到西方的地中海,沿途将商品、思想、信仰向世界各地散播。现在,它叫“丝绸之路”,起初中国人是把这条路叫“佛教之路”的。

汉人、威尼斯人、波斯人、回鹘人、畏兀儿人……无数人曾经走过这里,他们是商人,是使臣,是探险家,甚至是强盗。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他们所求,无非一个“利”字。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的唯有宗教僧侣。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老的丝绸之道上,一代又一代的佛法高僧们,为了弘扬佛法匆匆而行,有人向东而来,有人往西而去,为了追寻佛法真谛不懈地努力和奔波,其中艰辛和苦难可歌可泣。

时光倏忽千百年,一度成为连接东西两大世界枢纽的丝绸之路也湮没在漫天的风沙里,逐渐被人遗忘。可沿途数以万计的佛教石窟,还在默默地守护着这条曾经驼铃叮当的繁忙商道,见证岁月的桑海苍田。

佛教石窟产生

1900多年前,佛教自印度传入当时的西域于阗(今和田)鄯善(今罗布泊)并迅速流传发展。皈依佛教的信徒逐渐增多。随之,出现了中国内地到西域取经与西域向中原传法的历史。当时,为宣扬传播佛教,传教的佛僧与虔诚的佛徒沿丝绸之路,创建了许多的佛寺,开凿出数以万计的佛教石窟。这些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窟群,雄伟、壮观、庄严、肃穆,成为当时佛事活动的圣地。

西域地区的石窟艺术创立于公元3世纪,约在公元4世纪后进入繁荣时期,这早于甘肃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当时西域石窟艺术之所以发展得那么迅速而昌盛,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公元3世纪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四起、连年不断,政治局势动荡混乱,经济实力衰退削弱,已无力控辖西域地区。所以,西域形成了“斗绝一隅,日久不乱”的局面,经济方面出现了“稼穑殷盛”、“花果繁茂”的境况。生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是西域佛教石窟艺术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在客观上为发展和繁荣西域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玄奘途经西域到印度取经时,疏勒(今喀什)龟兹(今库车、拜城地区)境内已有“佛寺数百、僧众数万”。现今在新疆境内沿古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佛教石窟有:喀什的三仙洞,温宿的吐合拉克,拜城的克孜尔、台台尔、温巴什,新和的吐呼拉克依艮,库车的库木吐拉、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玛扎伯哈,焉耆的锡克沁,吐鲁番的雅尔湖、吐峪沟、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及胜金口等。其中克孜尔和库木吐拉千佛洞最具代表性,被认为是新疆佛教艺术的典型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现存石窟的数量仅次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共有236个佛洞,其中壁画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有70多个。这些石窟的建筑形式、壁画风格、雕塑手法都是在充分发挥当地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波斯和犍陀罗佛教艺术特色而形成的。

佛教徒为何要凿窟塑像?

佛教徒之所以要开凿石窟塑佛画像,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对于佛教传布者来说,通过佛像或佛画,能够形象地宣传佛教教义,可以使“观者听,听者悟”,“进可以击心,退可以招劝”,比之晦涩难懂的佛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第二,对于佛教信仰者来说,大花钱财开凿洞窟塑佛画像,他们希望得到百倍千倍的报答,幻想自己升入无量的佛国,惠及子孙后代。

第三,对于佛教修炼者来说,根据佛经中修行法的规定,修行不仅要观佛,还要礼佛、对佛供养,这样的修行是离不开石窟的,特别是早期佛教更是如此。在印度,最早的佛教石窟是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的阿旃陀石窟。阿旃陀石窟是佛教石窟开山之作,其后,印度佛教徒相继开凿石窟百余处。印度佛教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之最先形成了西域石窟群,进而东渐,在丝绸之路沿线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石窟寺。这些石窟寺在地理分布上的一个共同点是,远离闹市,依山傍水。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在地理环境上的这一共同点,与北方佛教重修禅的特点有关。

中国佛教“南重义学,北重实行”,“北土佛徒,特重禅定”。历史上,曾经驻锡丝绸之路地区的大德高僧鸠摩罗什、玄高、法护、智严、道进等人,都是著名的禅师。夫坐禅者,宜山栖穴处,则凿窟以禅居,亦意中事。

佛窟遗存的特色

目前遗留在新疆境内的佛窟群有好多处。其形制大部分是平面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一般都比较宽大,多为纵券顶。正中凿留中心柱,柱的正面凿佛龛,龛内雕塑或彩绘释迦牟尼像。左右是众弟子围坐听法图,上绘伎乐天。左右券壁上绘有佛陀生前与在世时的本生故事,供养菩萨以及供养人的世俗画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经甬道入后室,后室多为横券顶。靠后壁凿留石床,后室一般比较阴暗,低窄,给人一种阴森悲哀的感觉。石床上有雕塑或绘画着释迦牟尼涅槃的情节像,后壁则为涅槃经变故事画。佛祖涅槃的神情、弟子悲痛的形象与室内建筑上森严肃穆的气氛浑然一体,进入了表现大慈大悲的高度境界,企图激起人们对净土世界的向往。这也是宗教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更让人赞叹不已、留连忘返的是,石窟内从洞顶到壁根、从前殿到后室,那琳琅满壁、丰富多彩的壁画。菱格壁画是新疆许多千佛洞内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每个菱格内都画有一个佛祖前世修行的本生故事,内容大部分是舍身行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其绘画技法多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勾勒刚劲有力、粗细多变。

壁画的内容是宣扬佛教,但艺术家聪慧而巧妙地将作品给予世俗化的艺术处理,尊尊佛像雍容端庄、温柔安详、性情外露、生动感人,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供养菩萨,乐舞飞天,裸体多姿、形神动人。乐舞场景的壁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出现了数十种形制不同的乐器,这对考察研究古代乐器及其历史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同时也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歌舞之乡。古代的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不朽的艺术珍品,他们的功绩也应该是不朽的。珍贵的佛窟壁画,虽已历经1000多年,但仍不失当年原作的感人魅力。

古代西域的石窟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受到欧洲及东亚学术界的注目,许多人曾多次亲临现场进行观摩考察。令人遗憾与痛心的是,其中一些人在当时索取并毁坏了大量举世无双、珍贵无比的雕像、壁画以及经卷文书,这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

猜你喜欢
石窟西域壁画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班超出使西域
夜宿石窟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夜宿石窟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