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临床分析

2014-08-27 12:19姜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开颅清除率血肿

姜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临床分析

姜鑫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分组后分别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术后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清除率94.3%明显大于参考组75.5%,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少于参考组的15.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21±2.65)d明显短于参考组(21.96±3.09)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除受到原发性损害, 同时伴随血肿形成、早期血肿增大等占位效应及血肿毒性作用等损害, 当药物治疗及脑组织自身代偿能力不足以满足损害因素的治疗范畴时, 通过手术对血肿进行清除, 降低颅内压, 促进受压神经细胞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1]。研究显示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康复, 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69例, 女37例, 年龄49~72岁, 平均年龄(65.23±2.13)岁, 患者均经颅部CT及MRI扫描, 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其中尾状核及壳核出血65例, 皮层出血23例, 丘脑出血18例, 患者均有高血压史,排除脑动静脉畸形、外伤、肿瘤卒中及动脉瘤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53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对脑出血知识掌握较少, 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较低, 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 详细讲解手术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 重点对手术的微创性、有效性等进行介绍;同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术前准备, 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者接受各项检查, 同时对术前必要的器械、药物、工具等, 同时给予患者麻醉、抗生素药物。②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人员辅助医生帮助患者采用方便舒适体位, 熟练传递器械等, 术中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等进行观察, 及时发现意外现象并给予及时处理。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o, 保持引流管的固定及通畅, 对引流液的色、量、性质等详细记录, 若引流袋内出现鲜红色血液, 则需充分考虑是否为再出血, 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1];加强对患者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 每日用朵贝氏溶液对口腔进行1~2次的清洁, 定时更换患者床单、被子;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同时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加强对患者血压的动态观察, 不定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持续性心电图观察, 同时对患者脑部病情进行观察;对患者心理进行安抚, 保证患者手术睁开眼后能够看到医生, 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慌乱等情绪, 患者术后活动受限, 同时对手术结果较为担忧等, 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鼓励、指导, 引导其放下、放松情绪, 避免急躁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接受颅部CT检查,对其术后血肿清除率进行观察, 对于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及时针对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颅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除患者50例,清除率为94.3%, 参考组颅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除患者40例, 清除率为75.5%,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1±2.65) d, 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96±3.09)d,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参考组出现3例消化道出血、4例肺部感染、1例颅内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5.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重病症, 病情进展较快, 及时临床救治及护理干预对于预后的改善, 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为微创手术, 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 因此在临床中使用广泛[2]。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在治疗期间给予同步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作用。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 良好控制血压, 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手术效果的实现, 降低了致残率, 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3]。

本次研究中, 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后, 其血肿清除率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的参考组患者, 且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由此可知,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 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更好康复, 改善预后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璐, 吕素景, 孙倩, 等.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4):94-95.

[2] 文旭东.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348 例的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0, 31(6):727-729.

[3] 赵阳.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9):179-180.

2014-04-15]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开颅清除率血肿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