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27 01:35孙丹姚宇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孙丹 姚宇

摘 要: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保障农产品供应、保证粮食安全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得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量巨大,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专业性强、主体多元化和交易多样化等特点。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信息网络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成本偏高、再增值服务水平不较低;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低;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稀缺;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不足。只有更好地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开发农产品物流的增值服务;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扶持力度,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机制,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须对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发展机制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具体是指,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运输、存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以实现农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2.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农业发展,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育了世界上22%的人口,中国生产的粮食持续排在世界的首位,成为了大型的农业产品物流市场。

(2)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主要是受温度,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农产品绝大多数是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物流专业性强。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所需的设施设备无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规范化的操作,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对人的专业知识要求也颇高。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在包装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信息网络也应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个系统。

(4)多样化和贸易多样化中国物流主要农产品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等。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除了买卖交易的传统方式,也有期货,拍卖,订单等的出现”。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1)运输和装卸搬运水平落后。我国农产品综合运力不高,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农业运输,公路运输尚未形成网络。有些地区交通不发达,而且收费站林立,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大多采用敞篷车,没有制冷技术。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产品,需要配套的运输工具,但目前农产品专用工具缺乏。装卸搬运大多是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叉车、托盘、堆垛机等设备有限。

(2)仓储设备水平相对不足。我国农产品仓储条件差,多为露天,导致霉变、陈化,鼠虫害严重,粮损率高达8%——10%。大多数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只有部分批发市场拥有冷库等设施。

(3)流通加工和包装落后。中国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一个分销渠道,尚未形成一个多渠道的营销体系,无论在时间或空间无法形成在新鲜农产品的鲜售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损耗巨大。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包装,过量使用保鲜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很不合格,污染比较严重。

2.信息化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多、规模小,分散经营,对生产信息的获得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被扭曲。信息获得的渠道,以自己的信息渠道为首,依靠同行的传播为辅,其他渠道如政府、媒体、网络欠缺,资源无法共享。

成本高,再增值能力不强

农产品的流通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者→批发商→产地市场→销售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物流节点众多,对运输过程中运力的专业性需求导致成本较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包装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再增值能力不强,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逐年增高。

3.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稀缺。现代化的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中,都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也就十分紧缺,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专业课。

4.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欠缺。农产品物流数量多,范围小,竞争力弱,成本高,目前国家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三、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能力,加快农村公路网的建设,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改善仓库储藏设施,对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的创新,强化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水平。

2.增加农产品物流额外服务业务

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分类包装、保鲜增值服务,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特种农产品运输、仓储和管理增值服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半加工包装的产品,对农产品分量进行洗净、去皮、切断、保鲜的处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拓展农产品物流的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3.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

建立农产品供销,交易价格等信息,整理和传播机制,加强在流通过程中的农业信息传递,规范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全国统一集合。改善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平台的整合改造,通过种植,收割,运输,储存,流通加工,搬运,包装,配送等资源,及时分析形势,预测信息台建立,为市场提供服务。

4.加强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

在物流中的主要院校投资办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活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培训教育,以实现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

5.积极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养农产品物流第三方物流主体,使第三方物流形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一系列活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损耗的同时又能增加收益。

6.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可以设计专门的灵活的物流网络,建立一个合理的路径和物流节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7.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扶持力度

在建设的高效绿色通道网络,降低运行费,简化物流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安排一部分专门资金,鼓励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只有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为农产品物流市场创作良好的大环境,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高效的物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速度,以保障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整体效率。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农业和和设备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成本较高,损耗率较大,再增值能力不强,主体竞争力低,缺乏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第三方物流主体和专业人才素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等针对性建议;探索适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路径,为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活跃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2]黄晶.西安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规划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11.

[3]王旭然,姚兴盛,魏建光.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