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中的色彩特征浅析

2014-08-28 12:10马蕾
决策探索 2014年14期
关键词:民间装饰色彩

马蕾

民间美术植根于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审美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中一片美丽的花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在广袤的国土上,虽然民间美术形式多种多样,但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在努力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趣的认知。

一、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特征

从色彩系统萌芽时期的具体反映来看,在器物上和对自身的装饰是人类本能的色彩表现,这种与生俱来的色彩装饰感觉在平时的穿戴装饰和器物装饰的色彩选择中显示出来。“装饰意味着很少受表现对象的局限,它往往根据民间艺人自己认为的理想色进行选择。”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协调是民间美术配色关注的重点,如民间设色口诀中的:“红靠黄,亮晃晃;软靠硬,色不愣;黄配紫,难看死。”“红忌紫,黄爱绿,绿喜红。”红色、紫色、黑色等被称为“硬色”,而黄色、绿色、桃红色被称为“软色”。“软靠硬,色不愣”的意思就是说当“硬色”与“软色”一起搭配出现的时候,通过高长和低短的调性对比,明度与纯度都有了层次,画面更容易显得清晰悦目、和谐统一。在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民间艺人也注意到不同的色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桃红色被称为“俏色”,多出现在女性、儿童的服饰及用具装饰上。

民间艺人对色彩的把握主观性较强,以直觉和个人情感而定,并不依靠理论分析,一般以“好看”“难看”来判别色彩装饰的优劣,即使从当今的观念来看,民间色彩中口口相传的色诀其实与现代科学的色彩系统中原理和规律都有很多重合之处。民间美术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原色的搭配,尤其是纯度较高的补色,如红配绿、黑配红、蓝配白等,恰恰符合现代色彩构成中的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等形式,这些色彩并置的效果强烈而明确,非常具有视觉刺激性和情感上的张力。

二、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由原始的单色逐步发展到五彩的,在这个形成过程中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色彩体系是它所形成的基础。中国传统色彩不仅在各种形式的作品中呈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重叠的色彩情调,表现出了其审美创造力,还有各种各样的象征、隐喻等非视觉内容的含义在里面。

在此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色彩原理又产生三十个间色与二十个辅间色。

中国传统色彩中的正色是五行色彩体系中的本源之色,即青、白、赤、黑、黄。五色与方位、图腾、神祇等亦相对应,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在正色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颜色调和而产生间色,因其色不正,在古代代表着低下的地位。在民间美术中常用的间色包括红、绿、紫、灰、骝黄等,与正色一样,每一个间色也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吉祥、兴旺之色。绿色象征着生命、成长、希望。紫色在多数朝代和地域都象征着高贵、优雅、权力等,但也有些民间传统认为紫色是不祥不洁之色,在艺术创作中会刻意回避。骝黄是天地之色,是宏大与安宁的象征。

民间美术的用色选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脱离客观事实和审美要求,会首先从色彩本身需要表达的形象内容出发去寻找象征意义,如“粉青绿,人品细”就是在表现一个性格平和、温柔的女子衣饰的色彩。在设色中还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口诀,如朱仙镇年画里的“红配黄,喜煞娘”等。河南传统习俗尤为爱用红色,除婚庆之事,表现吉祥喜庆的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以外,在民间戏曲范畴内的彩绘中,红色是忠义的象征,黑色则表示勇敢刚直,黄色表示暴虐,绿色表示顽强,金银色代表神仙鬼怪等。可以说,我国民间美术用色的丰富的想象力是由传统美学中色彩的象征隐喻功能所造就的,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富于情感的表达,有随心而至的特点。

三、民间美术色彩的单纯性

民间美术色彩的单纯性是由民间艺术固有的特征决定的,在河南地区体现得尤为突出。河南民间色彩中,没有灰暗、协调的用色,表现出的总是大胆泼辣、无拘无束的形象,体现了民间用色单纯、鲜明这一基本特征。在剪纸、木板年画这类艺术形式中,对比鲜明的纯色是最常出现的搭配。以河南地区的民间泥塑玩具为例,它们的造型和色彩都单纯鲜明,但又显得神秘厚重,这无疑得益于中原地区古老的仰韶文明,来自历史中的各方面因素的不断传承。

可以说,民间美术色彩中的浓郁鲜明与一向以素雅协调为美的文人艺术在观感上的反差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说文人精神的寄托在于创作方向上的宁静致远、幽深含蓄,那么单纯性就是民间色彩为呈现老百姓质朴的情感而具有的普遍特征。只有这样的色彩特征,才能够打动广大民众的内心,使其真正地理解并感到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的体验。

(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间装饰色彩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神奇的色彩(上)
高人隐藏在民间
春天的色彩
高人隐藏在民间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