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应该像变形金刚一样

2014-08-29 16:29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4年9期
关键词:靖宇弟子规文化课

宋冰华

1974年,廉靖宇出生在北京海淀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熏陶在戏曲艺术的氛围里,廉靖宇很小就喜欢上了京剧、评剧、梆子、豫剧、黄梅戏、晋剧等戏曲,还有评书、相声、大鼓、快板、快书等曲艺……很多人会奇怪他为什么没有走上专业之路,他却说:“我更愿意把这些当作一种爱好。”

从北京市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廉靖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入了海淀区的名校中关村三小。名校的教师工作辛苦而繁重,他说:“别人总说教师收取家长的礼物如何如何,但是在三小的6年告诉我,那绝对是个别现象。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始终感谢当初在三小工作时魔鬼般的训练。虽然苦,但是这种苦是一种力量,为我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CCTV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廉靖宇看了以后感慨万千。他一方面惊叹于选手们优秀的专业表现,一方面感慨这些专业演员在综合素质测试上的巨大缺陷。当天晚上,廉靖宇失眠了。他连夜给当时北戏的孙毓敏校长写了毛遂自荐的长信。他说:“我并不认识孙校长,我就是想试试看。一来,我可以继续教书,二来,我可以圆自己喜爱戏曲的梦。”一个月后,廉靖宇接到了北戏的电话,顺利通过了面试、试讲。当年的9月,他成了北戏的一员。

因材施教

文化课对于艺术生来说就是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在艺术院校教文化课,与在普通学校教文化课有什么样的不同?

对此,廉靖宇说:“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上不求在知识上教得有多深、多高,而是应该尽量在知识面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北京戏校教书,要想教好可并不简单,想要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成果,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在课堂以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更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

多年来对于音乐、戏曲的广泛爱好,为廉靖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与艺术生之间没有了鸿沟,更方便他因材施教。廉靖宇所教授的班级很多,有京剧班、昆曲班、评剧班、梆子班、音乐班、舞蹈班……针对不同的班级所学的专业特点,廉靖宇设计了他独特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到传授的知识与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

而在教学的知识储备上,廉靖宇不仅仅依靠他多年的艺术底蕴,更是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吸收着不同领域的信息。当时,每天早上坐公交车、地铁的时候,他会留神观察周围的信息,再将观察、倾听来的信息,整合成一段新闻或者一段故事,在课堂上随机地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又或者将广播里的一些相声段子、“感动中国”这类节目中的生动故事捕捉来,在课堂上换成生活当中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他说:“如果你讲述一个媒体里报道的英雄事迹,学生们会觉得枯燥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将这些内容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套进幽默的故事里,借用评书和相声的表现手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同时那又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东西,会让学生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目前所有艺术类院校所教授的教材并不是针对专业学生设计的。教案中所要求的重点与非重点并不一定适合专业院校的学生。对此,廉靖宇说:“教材改变不了,我们该怎么在教学上进行筛选分类?有些篇目,教学大纲上是作为阅读或自读不讲的,但是非常适合我们的学生,那么我就拿过来,作为精讲。有些课文没什么意思,虽然大纲要求是必学的,孩子们听不进去,我们不能删掉,那就提纲似的让学生了解一下。

“几篇不同的课文——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观舞记》,怎么分配这几篇课文?我不能按照教材统一要求的,这个是精讲的,那个是略读的,那个是自读的来教授。音乐班的同学当然会对《音乐巨人贝多芬》更感兴趣,那么我就将这篇课文针对音乐班拿出来去进行设计。在舞蹈班,我就把《观舞记》拿出来,针对舞蹈班同学的接受能力,从兴趣出发精讲这篇文章。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沾边挂钩的课文,对于专业学习真的是有好处。比如学音乐的同学,从小可能更专注于音节、音律这些死的东西,而对他所演奏的作品如何理解,作者情况,包括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很多都不了解。如果能够在文化课上抓住它并讲透,不在于讲授完以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有多大的精进,而在于把他们的视野打开了。

“我的教学就是将学生的兴趣点发掘出来,放到自己的教学里面,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课文,学生们一看就有厌烦心理,但是其实对他们的文化素质培养是必须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教。初一初二的课文中涉及的古文并不多,篇幅也不长。写景的文言文很上口,叙事故事的文言文情节很抓人。我绝不浪费这些知识,甚至为了讲明白而不惜花费三四课时的时间。等学完问学生,文言文好玩吗?学生常常说,有时文言文比现代文还好玩。这是因为文言文所在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远,有想象的空间。孩子们更喜欢了解当时作者的情况,对于时代的背景特别感兴趣。我的理念就是不要一节课上满堂灌,而是做到一课一得。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你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扣住他。每一节课如果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个知识点,一个学期下来,那数目是可观的。”

真情真爱

廉靖宇说:“教师需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对于学生来说,廉靖宇既是教师更是朋友。他说:“我与我的学生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是父亲与儿女的关系,第三是朋友关系。我不介意把我的电话号码或者微信留给学生。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当面不好意思跟你讲,却愿意在空闲的时间给你发信息、微博留言来袒露心声。这是好事,师生之间需要这种沟通,所以我愿意跟学生建立多种关系。普校有时会讲好学生坏学生这个概念,而在我们北戏却从来没有这个概念。孩子们都需要爱。学生们进入北戏也就是十岁左右的样子,相当于我们的孩子,爱是第一位的。学生再调皮捣蛋,毕竟是孩子。做教师要用真心对待。学生取得好成绩,为他高兴、为他鼓掌;当他犯了错误,为他痛心难过;当他上专业课受伤的时候,为他揪心。我的学生生病了,我会隔三岔五地发个信息或者留个语音给他。对于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关心,他觉得是天经地义的,而得到老师的关心,这是父母之外的人,又是他所尊敬之人的问候和关心,真的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廉靖宇除了教授年级的语文课以外,还教授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弟子规》课程。“我反对‘泛国学,动辄拿传统文化说事。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弟子规》中‘卧冰求鲤之类就不合适现在。 但是如‘孝感天里讲述的舜的故事就非常有意义。但是又不能按照过去的思维去讲述,而是应该有新的侧重点。第一年教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他爹和后妈那么害他,他还对他们那么好,这也太愚了吧?第二年我就将侧重点转移了,不再放在愚忠愚孝上,而是放在趣味上。比如修谷仓那段,最后舜戴了两顶斗笠滑翔下来,我就跟学生说,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滑翔记录。学生一听就很感兴趣。挖井那段也是,重点讲述舜修了U形通道逃生。这里既让学生们知道了孝,也告诉了学生们不能愚孝,坐以待毙,需要用聪明智慧逃生。”

在讲述《弟子规》课程的时候,廉靖宇认为不仅仅需要讲内容,更需要亲身示范。《弟子规》是一种行为规范,最终应该落实在行为上。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有时,一天课下来很累,他也会想倚着课桌歇歇,但是他会马上提醒自己这不符合《弟子规》中的行为准则。在课堂之外的行动上亦要如此。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学了《弟子规》的学生们再遇到老师时,会非常真心地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了,也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了。虽然半学期的课并不会就此改变什么,但是学总比不学强得多。“教育者要有信心、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看不到成果,就说算了吧。”教师是需要能够坚守信念的群体。

廉靖宇说:“教师应该像变形金刚一样,要不停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时而眉飞色舞、时而手舞足蹈、时而严肃凝重、时而饱含深情。教师不要自己难为情,只有自己忘我投入,才能吸引学生的思路跟你走。一旦被学生看出你不是真心实意,那任凭你再说什么,在学生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多年来,廉靖宇的课堂总是生动而愉悦的。“我们的学生每天很早起来,上午练功,中午加课,非常辛苦。下午上文化课的时候,如果课堂平淡无吸引力,孩子们恐怕早就睡得叫都叫不起来了。”平淡的话语却有着温暖的关怀,教师廉靖宇,有着一颗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我们的学校领导很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始终坚持艺术生不能让‘没文化拖了后腿的理念。而我们公共教学部更是一个难得的团结的积极进取的团队。在这里,像我这样对教育饱含深情的老师还有很多。每当学生有演出,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马上订票。当学生们看到台下他们的文化老师为他们加油,会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的学生演出,老师们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鲜花献上台去,当时学生感动得不得了。而学生们也会在课堂上用行动点滴地表达对教师的感恩,这种细小的关怀同样也会感动我们。”

廉靖宇说他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认真负责、充满激情、无比热爱教师职业的人。

他说:“不管有多累,只要上课铃一响,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只要一站到课堂上,马上精神就来了。讲台是一个舞台,而我是一个有着表演欲的教师。”

猜你喜欢
靖宇弟子规文化课
Mottness,phase string,and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improved model for stick-slip friction behavior considering stress distribution variation of interface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漫画4幅
弟子规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