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杯状细胞类癌1例

2014-08-29 12:12时妍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杯状类癌内分泌

时妍妍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1例

时妍妍

目的 介绍并讨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果 癌细胞小腺泡样、小团状或条索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于阑尾壁全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yn、CD56、NSE、CK8/18均为阳性, CgA阴性, Ki-67阳性约5%。结论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具有类癌和腺癌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经阑尾切除术结合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鉴别诊断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混合性内分泌-外分泌肿瘤的亚型, 恶性程度高于一般类癌, 治疗方法也有争议, 本研究通过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合文献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病理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 74岁, 因无诱因右下腹疼痛入院。腹部检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1.2 方法 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 单克隆抗体及试剂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2.1.1 大体检查 阑尾5.5 cm×0.8 cm, 表面附脓苔, 质略脆。

2.1.2 镜下所见 阑尾壁及阑尾系膜急性化脓性炎症, 阑尾壁全层见小腺泡样、小团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 细胞呈杯状或指环状, 胞浆内见蓝染黏液, 细胞核小 , 位于细胞基底部, 部分细胞核染色深, 偶见核分裂像。

2.2 免疫组化 Syn、CD56、NSE、CK8/18均为阳性, CgA阴性, Ki-67阳性约5%。病理诊断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3 讨论

阑尾杯状类癌是阑尾原发性肿瘤中少见的肿瘤, 是原发于阑尾同时具有腺样和内分泌分化特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既分泌黏液又具有杯状细胞的特征。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组织来源争议很多, 但是根据其双向分化的特征, 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肠隐窝底部的多能干细胞[1]。临床表现上仅有急慢性阑尾炎的表现, 无明显肿块, 一般无类癌综合征, 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及内窥镜对于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查阅文献目前尚不能在术前得以诊断, 所以对于可疑阑尾标本要仔细、全面规范取材, 尤其是肿瘤细胞少, 炎症背景重并且伴有泡沫状组织细胞增生的标本, 必要时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例阑尾标本在阑尾常规取材后, 镜检发现少数散在分布的印戒样细胞, 重新全面取材。本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主要由排列成簇的杯状细胞或印戒样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小, 偶见核分裂像, 不形成明显腺腔结构。

鉴别诊断:①印戒细胞癌转移:典型的印戒细胞癌细胞呈指环状, 胞浆空泡状, 较少形成癌巢, 癌组织浸润广泛, 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②阑尾黏液腺癌: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像多见, 癌细胞散在分布或小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湖中, 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③混合性类癌-腺癌:包括典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区域, 其他类型的腺癌占肿物的50%以上, 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阴性。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由于其双向分化的特性, 生物学行为差别很大, 一般认为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和程度、有无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范围争议颇多。有研究认为肿瘤局限于阑尾内的患者单纯切除阑尾即可。也有人主张Ⅰ期患者单纯切除阑尾,而Ⅱ、Ⅲ、Ⅳ期切除阑尾的基础上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查阅国内外文献, 阑尾切除术结合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本病例行阑尾单纯切除术, 由于患者年龄大, 健康状况较差, 目前不宜进行二次手术, 今后是否择期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及预后情况作者将继续随访。

[1] Warner TF, Seo IS.Goblet cell carcinoid of the appendix,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and histogenetic aspects.Cancer, 1979, 44(5):1700-1706.

2014-04-08]

111000 辽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猜你喜欢
杯状类癌内分泌
干眼中结膜杯状细胞及其分泌的黏蛋白的变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改良网状纤维、丽春红组合染色用于杯状细胞染色效果的观察
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用于杯状细胞染色效果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大鼠结膜杯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稳住内分泌
消化道类癌25例诊治分析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