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

2014-08-29 12:12赖玉莲黄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黄英止血带规范

赖玉莲 黄英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规范管理

赖玉莲 黄英

目的 通过有效干预确保止血带的规范处置。方法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止血带的微生物监测, 了解临床上对止血带的使用处理情况。结果 通过规范做好止血带使用后的消毒管理, 止血带的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止血带的污染问题能够通过干预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污染;止血带;干预;规范管理

可重复使用的止血带被携带来往于治疗室、患者、病室之间, 如果未消毒或消毒不当有造成感染的危险[1]。作者发现临床工作中护士对于止血带的消毒处理不太认真, 有的科室止血带配备不足, 存在感染隐患,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随机抽取备用的止血带30根和消毒后的止血带30根进行细菌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护士正在操作的治疗车中备用的30根止血带为对照组;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后晾干的30根止血带为实验组。

1.2 方法 将0.5%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充分湿润的无菌棉拭子, 在止血带中段10~20 cm之间采样, 往返涂擦4次, 同时转动棉拭子。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 将棉拭子置于5 ml无菌生理盐水中。所采样本送检验科细菌室, 用ELISA法(灵敏度1 ng/ml)检测HBsAg和1 cm2止血带上污染的细菌数,按《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判断标准, 以菌落数≤10 cfu/cm2, HBsAg(-)为微生物监测合格的止血带。

2 结果

2.1 污染情况 对照组30根止血带中, 有菌超标止血带10根, 占33.3%;HBsAg阳性的止血带1根占3.33%。实验组30根止血中, 有菌超标止血带2根, 占6.67%;无发现HBsAg阳性的止血带。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外观所见 对照组30根止血带中, 8根止血带外观褐色斑斑, 使用后未做清洗或未做任何消毒处理, 弹性差。实验组30根止血带外观正常, 使用后均有消毒浸泡, 未发现失去弹性的现象。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止血带是临床科室必备物品, 虽然体积小, 但使用广泛。若消毒不严格, 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2]。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使用止血带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有的护士使用止血带后没有进行消毒处理, 放回止血带罐子中继续使用。各科室对止血带的交叉感染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建立了消毒管理制度, 但实际工作中执行不认真, 尤其在超负荷工作时就出现时紧时松, 因此出现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对照组的止血带使用后均按照要求进行浸泡消毒, 仍然有止血带没有达到消毒效果, 分析原因是浸泡时漂浮在水面上,没有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通过对比观察, 只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止血带使用消毒管理制度, 并认真组织实施, 止血带的污染状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3.2 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教育, 加强对止血带在医院感染中潜在危险的认识, 自觉执行止血带消毒管理制度,要求每个班次认真负责地执行止血带消毒管理交接班制度。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传染患者使用后的止血带, 应有醒目标识, 用后按照要求终末消毒, 以杜绝由止血带而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 并可作为院内感染管理的一项工作, 经常检查督促, 强化观念, 形成制度。

[1] 杨显文,孙芳,陈江平.使用中止血带的消毒状况.卫生防预消毒, 2007,24(1):106 .

[2] 谭翠英.止血带污染的调查及对策用.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2,2(3):174-175 .

2014-04-04]

364000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护理部(赖玉莲);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卫生局(黄英)

猜你喜欢
黄英止血带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黄英推出倾心之作《奶奶的蒲扇》
四肢长时间手术中气囊止血带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纪念卡拉斯,是纪念一种精神——听黄英致敬卡拉斯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