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8-29 12:50张治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肺癌

张治国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关系。结果 1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 平均(2.529±0.592)。T1期12例、T2期27例、T3期30例、T4期31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29例、鳞癌34例、腺癌37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关键词】 肺癌;CT;肿瘤强化程度;影响因素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的因素, CT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临床发现不同的肿瘤T分期及病理类型, 肿瘤CT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不同[1]。作者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初诊患者, 治疗前行CT增强扫描;②肺部原发病灶直径>3 cm;③有明确的T分期和病理类型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62.73±10.45)岁。

1. 2 方法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计算方法: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 层厚7.5 mm, 层距7.5 mm。CT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L1水平。先进行平扫, 再采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优维显, 300 mgI/ml, 静脉注射剂量80 ml)进行增强扫描。将所选病例的CT数据资料传入AW4.4工作站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在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上选择肿瘤灶最大的层面, 然后在肿瘤实性区CT强化最明显的区域划定感兴趣区(ROI直径为3~5 mm), 注意尽量避开肿瘤血管区、坏死区和肿瘤灶边缘。AW4.4工作台软件测量ROI的CI值, 以平均ROI的CT值作为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再在CT平扫的图像上, 划定与上述相同的ROI, 以平均ROI的CT值代表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多组间整体比较检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各个T分期的CT强化程度在整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233, P=0.001)。LSD-t检验结果显示: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 见表1。

2. 2 CT强化程度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腺癌和鳞癌合并为非小细胞癌, 其CT强化程度为(2.612±0.601), 小细胞肺癌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2, P<0.05)。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肺癌检查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在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2]。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肿瘤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坏死、瘢痕、粘连、钙化等各种病理改变, 这些改变均会导致肿瘤的血供发生一定变化, 因此肺癌CT增强扫描也相应的表现为不同强化特征[3]。

肺癌的T分期, 表示肿瘤生长和向周围侵犯的程度[4]。T分期越高, 表示肺癌的生长时间越长, 肺癌病灶越大, 向周围的侵犯越活跃。临床发现肿瘤病灶越大, 肿瘤内部越容易因供血不足发生坏死, 肿瘤坏死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导致坏死区周围的肿瘤实性区内新生血管形成活跃, 此类新生血管是不成熟的血管, 其通透性很高, 这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表现为肿瘤坏死区之外的实性区强化程度更高[5]。本研究中T1、T2期肺癌患者肿瘤灶大多表现为强化均匀;而T3、T4期大多表现为强化不均匀并部分坏死区;统计结果显示T3、T4期的肺癌患者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显著高于T1、T2期, 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有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的CT强化程度, 结果显示腺癌最高, 小细胞癌最低, 而腺癌和鳞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与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容易发生周围侵犯和转移, 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 因此临床发现的小细胞癌原发病灶, 往往比腺癌和鳞癌的体积小。体积较小的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相对较低, 因坏死发生免疫反应性血管生成和血液重新分配的几率相应较低有关。另外, 腺癌好发于周围肺内, 鳞癌好发于肺门周围, 因此鳞癌更容易侵犯到肺门和胸膜等结构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并且肺门区血管丰富, 鳞癌相对腺癌更容易获得血供[5]。这些原因导致临床发现肺癌病灶时, 鳞癌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较腺癌相对较低, 因此鳞癌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较腺癌要低,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鳞癌的CT强化程度低于腺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肿瘤坏死是导致其血液供应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也是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重要因素。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 苏冠琴, 薄晓庆, 杨署, 等.肺癌特异血管征象的64层CT首过期灌注增强表达.重庆医学, 2013, 42(24): 2884-2886.

[2] 苏毅, 王乐乐, 倪傲, 等.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5): 897-899.

[3]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 等.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3): 2-3.

[4] 薄晓庆, 苏冠琴, 刘瑞, 等. 原发性肺癌64层CT灌注增强的血管影像特征.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3): 203-207.

[5] 李伟, 段光峰, 汤日杰, 等.鼻咽癌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2, 33(6):773-775.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关系。结果 1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 平均(2.529±0.592)。T1期12例、T2期27例、T3期30例、T4期31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29例、鳞癌34例、腺癌37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关键词】 肺癌;CT;肿瘤强化程度;影响因素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的因素, CT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临床发现不同的肿瘤T分期及病理类型, 肿瘤CT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不同[1]。作者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初诊患者, 治疗前行CT增强扫描;②肺部原发病灶直径>3 cm;③有明确的T分期和病理类型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62.73±10.45)岁。

1. 2 方法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计算方法: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 层厚7.5 mm, 层距7.5 mm。CT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L1水平。先进行平扫, 再采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优维显, 300 mgI/ml, 静脉注射剂量80 ml)进行增强扫描。将所选病例的CT数据资料传入AW4.4工作站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在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上选择肿瘤灶最大的层面, 然后在肿瘤实性区CT强化最明显的区域划定感兴趣区(ROI直径为3~5 mm), 注意尽量避开肿瘤血管区、坏死区和肿瘤灶边缘。AW4.4工作台软件测量ROI的CI值, 以平均ROI的CT值作为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再在CT平扫的图像上, 划定与上述相同的ROI, 以平均ROI的CT值代表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多组间整体比较检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各个T分期的CT强化程度在整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233, P=0.001)。LSD-t检验结果显示: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 见表1。

2. 2 CT强化程度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腺癌和鳞癌合并为非小细胞癌, 其CT强化程度为(2.612±0.601), 小细胞肺癌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2, P<0.05)。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肺癌检查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在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2]。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肿瘤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坏死、瘢痕、粘连、钙化等各种病理改变, 这些改变均会导致肿瘤的血供发生一定变化, 因此肺癌CT增强扫描也相应的表现为不同强化特征[3]。

肺癌的T分期, 表示肿瘤生长和向周围侵犯的程度[4]。T分期越高, 表示肺癌的生长时间越长, 肺癌病灶越大, 向周围的侵犯越活跃。临床发现肿瘤病灶越大, 肿瘤内部越容易因供血不足发生坏死, 肿瘤坏死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导致坏死区周围的肿瘤实性区内新生血管形成活跃, 此类新生血管是不成熟的血管, 其通透性很高, 这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表现为肿瘤坏死区之外的实性区强化程度更高[5]。本研究中T1、T2期肺癌患者肿瘤灶大多表现为强化均匀;而T3、T4期大多表现为强化不均匀并部分坏死区;统计结果显示T3、T4期的肺癌患者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显著高于T1、T2期, 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有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的CT强化程度, 结果显示腺癌最高, 小细胞癌最低, 而腺癌和鳞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与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容易发生周围侵犯和转移, 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 因此临床发现的小细胞癌原发病灶, 往往比腺癌和鳞癌的体积小。体积较小的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相对较低, 因坏死发生免疫反应性血管生成和血液重新分配的几率相应较低有关。另外, 腺癌好发于周围肺内, 鳞癌好发于肺门周围, 因此鳞癌更容易侵犯到肺门和胸膜等结构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并且肺门区血管丰富, 鳞癌相对腺癌更容易获得血供[5]。这些原因导致临床发现肺癌病灶时, 鳞癌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较腺癌相对较低, 因此鳞癌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较腺癌要低,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鳞癌的CT强化程度低于腺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肿瘤坏死是导致其血液供应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也是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重要因素。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 苏冠琴, 薄晓庆, 杨署, 等.肺癌特异血管征象的64层CT首过期灌注增强表达.重庆医学, 2013, 42(24): 2884-2886.

[2] 苏毅, 王乐乐, 倪傲, 等.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5): 897-899.

[3]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 等.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3): 2-3.

[4] 薄晓庆, 苏冠琴, 刘瑞, 等. 原发性肺癌64层CT灌注增强的血管影像特征.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3): 203-207.

[5] 李伟, 段光峰, 汤日杰, 等.鼻咽癌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2, 33(6):773-775.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T1/T2/T3/T4)、病理类型(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关系。结果 100例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范围为1.652~4.193, 平均(2.529±0.592)。T1期12例、T2期27例、T3期30例、T4期31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145±0.334)、(2.288±0.445)、(2.625±0.589)、(2.767±0.659)。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29例、鳞癌34例、腺癌37例, 平均CT强化程度分别为(2.208±0.484)、(2.567±0.485)、(2.680±0.641);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关键词】 肺癌;CT;肿瘤强化程度;影响因素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的因素, CT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临床发现不同的肿瘤T分期及病理类型, 肿瘤CT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不同[1]。作者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胸部CT增强扫描肺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初诊患者, 治疗前行CT增强扫描;②肺部原发病灶直径>3 cm;③有明确的T分期和病理类型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62.73±10.45)岁。

1. 2 方法 研究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与T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计算方法:采用GE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增强扫描, 层厚7.5 mm, 层距7.5 mm。CT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L1水平。先进行平扫, 再采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比剂(优维显, 300 mgI/ml, 静脉注射剂量80 ml)进行增强扫描。将所选病例的CT数据资料传入AW4.4工作站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在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上选择肿瘤灶最大的层面, 然后在肿瘤实性区CT强化最明显的区域划定感兴趣区(ROI直径为3~5 mm), 注意尽量避开肿瘤血管区、坏死区和肿瘤灶边缘。AW4.4工作台软件测量ROI的CI值, 以平均ROI的CT值作为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再在CT平扫的图像上, 划定与上述相同的ROI, 以平均ROI的CT值代表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肿瘤实性区增强CT值/肿瘤实性区平扫CT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多组间整体比较检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T强化程度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各个T分期的CT强化程度在整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233, P=0.001)。LSD-t检验结果显示:T1和T2 、T3和T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明显高于T1和T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 见表1。

2. 2 CT强化程度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鳞癌和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细胞癌明显低于鳞癌和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腺癌和鳞癌合并为非小细胞癌, 其CT强化程度为(2.612±0.601), 小细胞肺癌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2, P<0.05)。

3 讨论

CT增强扫描是肺癌检查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其在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2]。肺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 肿瘤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坏死、瘢痕、粘连、钙化等各种病理改变, 这些改变均会导致肿瘤的血供发生一定变化, 因此肺癌CT增强扫描也相应的表现为不同强化特征[3]。

肺癌的T分期, 表示肿瘤生长和向周围侵犯的程度[4]。T分期越高, 表示肺癌的生长时间越长, 肺癌病灶越大, 向周围的侵犯越活跃。临床发现肿瘤病灶越大, 肿瘤内部越容易因供血不足发生坏死, 肿瘤坏死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导致坏死区周围的肿瘤实性区内新生血管形成活跃, 此类新生血管是不成熟的血管, 其通透性很高, 这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表现为肿瘤坏死区之外的实性区强化程度更高[5]。本研究中T1、T2期肺癌患者肿瘤灶大多表现为强化均匀;而T3、T4期大多表现为强化不均匀并部分坏死区;统计结果显示T3、T4期的肺癌患者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显著高于T1、T2期, CT强化程度有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

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有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的CT强化程度, 结果显示腺癌最高, 小细胞癌最低, 而腺癌和鳞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与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容易发生周围侵犯和转移, 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 因此临床发现的小细胞癌原发病灶, 往往比腺癌和鳞癌的体积小。体积较小的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相对较低, 因坏死发生免疫反应性血管生成和血液重新分配的几率相应较低有关。另外, 腺癌好发于周围肺内, 鳞癌好发于肺门周围, 因此鳞癌更容易侵犯到肺门和胸膜等结构引起症状而被临床发现;并且肺门区血管丰富, 鳞癌相对腺癌更容易获得血供[5]。这些原因导致临床发现肺癌病灶时, 鳞癌肿瘤病灶内发生坏死的几率较腺癌相对较低, 因此鳞癌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较腺癌要低,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鳞癌的CT强化程度低于腺癌,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肿瘤坏死是导致其血液供应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也是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重要因素。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高, 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的CT强化程度高于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 苏冠琴, 薄晓庆, 杨署, 等.肺癌特异血管征象的64层CT首过期灌注增强表达.重庆医学, 2013, 42(24): 2884-2886.

[2] 苏毅, 王乐乐, 倪傲, 等.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5): 897-899.

[3] 黄旅辉, 陈世达, 李冲, 等.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3): 2-3.

[4] 薄晓庆, 苏冠琴, 刘瑞, 等. 原发性肺癌64层CT灌注增强的血管影像特征.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3): 203-207.

[5] 李伟, 段光峰, 汤日杰, 等.鼻咽癌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2, 33(6):773-775.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