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联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研究

2014-08-29 12:50张忠伟孙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眼压视力

张忠伟 孙競

【摘要】 目的 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术)联合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的降低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66例(9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LPI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LPI术联合SLT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及术后病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视力;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ure glaucoma, PACG)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 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 房水外流受阻, 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1]。其发病率大约可占青光眼总数的 60%~80%, 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治疗多以降低眼压为原则。以往常用LPI治疗PACG, 但是其部分患者的术后眼压降低并不明显, 且往往合并小梁网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病变[2]。本研究应用LPI联合SLT治疗PACG, 意在观察术后患者眼压降低情况, 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PACG患者66例(92眼), 所有的患者均为首诊接受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3例(48眼), 其中男19例, 女14例, 年龄59~77岁, 平均年龄(66.89±7.43)岁;对照组33例(44眼),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65.91±6.83)岁。排除眼压超过35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角膜透明度不良患者及合并明显角结膜及虹膜炎症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眼科各项检查, 确定无手术禁忌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施以LPI术, 常规缩瞳、麻醉后安放激光虹膜镜, 激光波长为532 nm, 功率300~500 mW, 光斑直径500 μm, 曝光时间为0.3 s, 按照顺序光凝鼻侧、颞侧、下方、上方的周边虹膜共24~30个点, 以虹膜发生明显收缩而不发生爆炸的最高能量为宜。观察组施以LPI术后予以SLT术, 安放房角镜, 激光波长调整532 nm, 脉冲时间3 ns, 光斑直径400 μm, 对患眼前房角开放的小梁网处进行180°照射, 能量从0.4 mJ逐步增高, 直到有明显气泡生成为止, 照射点数为70~80点, 光斑避免重叠。术后7 d内应用常规药物降眼内压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3个月的视力水平、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0.95±0.15), 对照组为(0.81±0.1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 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均较对照组低,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 3 并发症情况 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67%, 观察组为27.0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未经过处理, 7 d后自行消失, 详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数为老年人, 发病后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年龄大的PACG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小梁网纤维化, 内皮细胞减少及色素沉着以及Schlemm管压缩或闭塞[3], 这些病理改变是SLT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PACG患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直接施行SLT手术的难度更大。本研究在患者实施LPI治疗后再予以SLT术治疗, 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眼压,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先对患者实施LPI治疗, 可以开放前房角, 以便清楚地观察小梁网, 为SLT手术提供了先决条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明显下降, 说明SLT联合LPI可以有效降低眼压, 改善房水循环。目前学术界对于SLT手术激光能量的选择尚无定论[4]。本研究治疗的患者中, 其小梁网的色素粘连均较为严重, 吸收了部分激光能量, 导致有限的能量可以进入小梁网内部, 且大部分的患者前房角狭窄, 不能充分暴露小梁网, 激光束照射角度倾斜, 使得光斑密度明显下降, 所以本研究应用激光的能量较其他研究高, 选择的照射点数也较多, 以至于术后少数患者出眼前节炎症, 属于较为轻微, 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并清除小梁网中的碎屑, 利于房水循环, 有利于眼压的下降, 所以并未给予抗炎药物。

综上所述,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坚, 郭彦, 刘突,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 2011, 37(5):355-358.

[2] 陈翔宇, 才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10): 949-952.

[3] 周炜, 黄焕光, 郑洁, 等.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中远期结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11): 1283.

[4] 江文霞.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11): 1511.

[收稿日期:2014-04-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术)联合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的降低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66例(9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LPI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LPI术联合SLT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及术后病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视力;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ure glaucoma, PACG)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 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 房水外流受阻, 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1]。其发病率大约可占青光眼总数的 60%~80%, 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治疗多以降低眼压为原则。以往常用LPI治疗PACG, 但是其部分患者的术后眼压降低并不明显, 且往往合并小梁网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病变[2]。本研究应用LPI联合SLT治疗PACG, 意在观察术后患者眼压降低情况, 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PACG患者66例(92眼), 所有的患者均为首诊接受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3例(48眼), 其中男19例, 女14例, 年龄59~77岁, 平均年龄(66.89±7.43)岁;对照组33例(44眼),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65.91±6.83)岁。排除眼压超过35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角膜透明度不良患者及合并明显角结膜及虹膜炎症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眼科各项检查, 确定无手术禁忌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施以LPI术, 常规缩瞳、麻醉后安放激光虹膜镜, 激光波长为532 nm, 功率300~500 mW, 光斑直径500 μm, 曝光时间为0.3 s, 按照顺序光凝鼻侧、颞侧、下方、上方的周边虹膜共24~30个点, 以虹膜发生明显收缩而不发生爆炸的最高能量为宜。观察组施以LPI术后予以SLT术, 安放房角镜, 激光波长调整532 nm, 脉冲时间3 ns, 光斑直径400 μm, 对患眼前房角开放的小梁网处进行180°照射, 能量从0.4 mJ逐步增高, 直到有明显气泡生成为止, 照射点数为70~80点, 光斑避免重叠。术后7 d内应用常规药物降眼内压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3个月的视力水平、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0.95±0.15), 对照组为(0.81±0.1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 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均较对照组低,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 3 并发症情况 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67%, 观察组为27.0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未经过处理, 7 d后自行消失, 详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数为老年人, 发病后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年龄大的PACG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小梁网纤维化, 内皮细胞减少及色素沉着以及Schlemm管压缩或闭塞[3], 这些病理改变是SLT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PACG患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直接施行SLT手术的难度更大。本研究在患者实施LPI治疗后再予以SLT术治疗, 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眼压,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先对患者实施LPI治疗, 可以开放前房角, 以便清楚地观察小梁网, 为SLT手术提供了先决条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明显下降, 说明SLT联合LPI可以有效降低眼压, 改善房水循环。目前学术界对于SLT手术激光能量的选择尚无定论[4]。本研究治疗的患者中, 其小梁网的色素粘连均较为严重, 吸收了部分激光能量, 导致有限的能量可以进入小梁网内部, 且大部分的患者前房角狭窄, 不能充分暴露小梁网, 激光束照射角度倾斜, 使得光斑密度明显下降, 所以本研究应用激光的能量较其他研究高, 选择的照射点数也较多, 以至于术后少数患者出眼前节炎症, 属于较为轻微, 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并清除小梁网中的碎屑, 利于房水循环, 有利于眼压的下降, 所以并未给予抗炎药物。

综上所述,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坚, 郭彦, 刘突,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 2011, 37(5):355-358.

[2] 陈翔宇, 才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10): 949-952.

[3] 周炜, 黄焕光, 郑洁, 等.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中远期结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11): 1283.

[4] 江文霞.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11): 1511.

[收稿日期:2014-04-11]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术)联合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眼压的降低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66例(9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LPI术治疗, 观察组予以LPI术联合SLT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及术后病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视力;眼压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ure glaucoma, PACG)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 或与小梁网发生永久性粘连, 房水外流受阻, 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1]。其发病率大约可占青光眼总数的 60%~80%, 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治疗多以降低眼压为原则。以往常用LPI治疗PACG, 但是其部分患者的术后眼压降低并不明显, 且往往合并小梁网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病变[2]。本研究应用LPI联合SLT治疗PACG, 意在观察术后患者眼压降低情况, 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PACG患者66例(92眼), 所有的患者均为首诊接受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3例(48眼), 其中男19例, 女14例, 年龄59~77岁, 平均年龄(66.89±7.43)岁;对照组33例(44眼),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65.91±6.83)岁。排除眼压超过35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角膜透明度不良患者及合并明显角结膜及虹膜炎症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眼科各项检查, 确定无手术禁忌后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施以LPI术, 常规缩瞳、麻醉后安放激光虹膜镜, 激光波长为532 nm, 功率300~500 mW, 光斑直径500 μm, 曝光时间为0.3 s, 按照顺序光凝鼻侧、颞侧、下方、上方的周边虹膜共24~30个点, 以虹膜发生明显收缩而不发生爆炸的最高能量为宜。观察组施以LPI术后予以SLT术, 安放房角镜, 激光波长调整532 nm, 脉冲时间3 ns, 光斑直径400 μm, 对患眼前房角开放的小梁网处进行180°照射, 能量从0.4 mJ逐步增高, 直到有明显气泡生成为止, 照射点数为70~80点, 光斑避免重叠。术后7 d内应用常规药物降眼内压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及3个月的视力水平、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0.95±0.15), 对照组为(0.81±0.1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 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7 d及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均较对照组低,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 3 并发症情况 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67%, 观察组为27.08%,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未经过处理, 7 d后自行消失, 详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数为老年人, 发病后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年龄大的PACG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小梁网纤维化, 内皮细胞减少及色素沉着以及Schlemm管压缩或闭塞[3], 这些病理改变是SLT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PACG患者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 直接施行SLT手术的难度更大。本研究在患者实施LPI治疗后再予以SLT术治疗, 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眼压,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先对患者实施LPI治疗, 可以开放前房角, 以便清楚地观察小梁网, 为SLT手术提供了先决条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明显下降, 说明SLT联合LPI可以有效降低眼压, 改善房水循环。目前学术界对于SLT手术激光能量的选择尚无定论[4]。本研究治疗的患者中, 其小梁网的色素粘连均较为严重, 吸收了部分激光能量, 导致有限的能量可以进入小梁网内部, 且大部分的患者前房角狭窄, 不能充分暴露小梁网, 激光束照射角度倾斜, 使得光斑密度明显下降, 所以本研究应用激光的能量较其他研究高, 选择的照射点数也较多, 以至于术后少数患者出眼前节炎症, 属于较为轻微, 大量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并清除小梁网中的碎屑, 利于房水循环, 有利于眼压的下降, 所以并未给予抗炎药物。

综上所述, LPI术联合SLT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考虑在临床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坚, 郭彦, 刘突,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 2011, 37(5):355-358.

[2] 陈翔宇, 才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10): 949-952.

[3] 周炜, 黄焕光, 郑洁, 等.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中远期结果.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11): 1283.

[4] 江文霞.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11): 1511.

[收稿日期:2014-0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眼压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视力测试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关爱青少年视力健康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