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区域勘探时的地震采集技术探讨

2014-08-30 12:11付佳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炮点

付佳

【摘 要】 地震道集编排是一项既费时又容易出错的工作,处理员的很多精力花费在逐炮逐道的进行观测系统检查和不正常炮、道的编辑。本文主要是探讨通过合理的道集编排和资料处理方式来提升勘探效率。首先是对系统参数进行定义,登记炮记录信息,选定道集编排方式从而实现高效编排。

【关键词】 复杂区域 勘探 地震 采集

地震道集编排是一项既费时又容易出错的工作,处理员的很多精力花费在逐炮逐道的进行观测系统检查和不正常炮、道的编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处理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的优化选择工作,并使野外采集人员在现场就能对施工情况进行正确登录和检查控制,需要研究一种面向资料处理、同时又适用于野外采集作业的野外观测参数登录和道集编排方法。本文探讨一种新的、基于微机运行环境的野外参数登录和道集编排方法,它充分利用了微机的内存及其它可用资源,能准确、高效地进行共炮点、共检波点、共中心点和共炮检距四种道集的编排。

1 观测系统参数定义

道集编排以及资料处理能否准确地进行,取决于是否已对野外采集的实际观测情况进行了正确的登录。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登录野外实际观测系统的简便方法,使用道号和炮检距两类参数来定义观测系统参数。

1.1 参数定义

使用ch1,ch2,ch3,ch4和D1,d1,d2,D2等8个参数来说明排列布置方式和炮点位置。各参数意义说明如下:

chl炮点左侧最大炮检距处对应的道号;Dlchl对应的炮检距(炮点左侧最大炮检距);Ch2炮点左侧最小炮检距处对应的道号;Dlch2对应的炮检距(炮点左侧最小炮检距);ch3炮点右侧最小炮检距处对应的道号;d2ch3对应的炮检距(炮点右侧最小炮检距);ch4炮点右侧最大炮检距处对应的道号;D2ch4对应的炮检距(炮点右侧最大炮检距)。

1.2 参数计算

观测系统定义好之后,需要对其中各个参数及参数组合的合理性进行检查,确认正确后才能进行道距、道号及各道桩号的计算。需要计算的参数包括道距、道号和各道桩号。

2 登记炮记录信息

为使野外采集阶段完成的炮记录登录数据能够全面完整地适应和符合资料处理的要求。我们希望所登录的炮记录信息尽可能丰富全面。因此,本文在全面考虑地震资料处理和进行静校正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并使用如下参数对野外数据进行登录。炮头信息主要登录与当前炮记录对应的各个参数。考虑到野外实际情况的多种复杂变化,允许各炮之间使用不同的记录参数和采集参数,比如记录长度(样点数)、采样率、记录道数、排列参数、井深、扫描参数、炮点高程、炮点坐标等。为了记录表层调查结果数据,炮头信息中还包括了当前炮位置处的表层结构数据(允许多至五层结构)。为便于交互静校正处理,还设置了炮点高程、炮点校正速度、炮点高程静校正量、炮点静校正量、炮点静校正方案1、炮点静校正方案2等参数域。为适应复杂地区观测排列的非线性分布情况,还设置了当前炮对应的排列桩号范围、排列X、Y坐标范围等参数域,为快速道集编排作好准备。

3 道集编排方法

在前面所述各参数均已完成逐炮、逐道登录,并以炮、道为单位将信息存储在磁盘上时,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共炮点道集的编排工作。以此为基础,通过按炮(或/和按道)进行扫描的办法,就可以完成其余三种道集--共中心点、共检波点、共炮检距道集的编排。这里所说的“道集”,实际上只是“道集表”,即以一种道集表的形式来记录各种道集参数,而不是每种道集都包括对应的各道地震记录。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先将野外原始数据进行解编,变成以炮记录为单位的道序地震记录数据(只读)文件,存储在光盘或磁盘上。实际需要时,可通过道集表文件的对应参数(炮记录号、道记录号)加上样点号即可立即得到各对应地震样点数据,从而使道集编排工作变得既迅速而又节省外存资源。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道集编排方法,完成共中心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的编排。第一步,建立对道集内各点的属性描述(比如:点号桩号,X、Y坐标,“点集”内所包含的道数等)控制参数,以及某“点集”内各道的(比如:炮序号,炮文件号,道号)内容参数。在对某种道集进行编排时,就可以“点集”为单位进行。第二步,为了充分利用微机的内存资源,适应不同档次的硬件(内存)环境,本文在进行道集编排开始之前,检测可用内存大小,从而决定以“点集”为单位计算,当前可用内存是否能容纳当前道集类型的全部“点集”。若是,则一次扫描完成该种类型道集编排,否则按当前可用内存所能容纳的“点集”数(同时考虑扫描共炮点道集文件所需要的工作内存空间)为单位,分若干次完成全部“点集”的道集编排。这样做的结果,既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又能充分利用不同档次微机的内存资源,高效地进行道集编排。

本文提出的野外参数登录方法和准确、快速的道集编排方法圆满地解决了复杂地区的野外参数登录和道集编排以及道集检视问题。上述方法在多个复杂工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方法具有准确、高效地完成复杂地区野外参数登录和快速道集编排与检视的能力,能适应野外情况的多种变化。在资料处理及野外采集方面有较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如果将它广泛应用于资料处理和野外采集,将大大改进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林,何京国,程登峰.六盘山盆地黄土塬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J].石油仪器,2013.6.

[2]尹成,葛子建,芮拥军,赵胜天,崔庆辉.非一致性采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4.1.

[3]石双虎,邓志文,段英杰,骆飞,周恒,李毕民.高效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智能化质控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A01.

猜你喜欢
炮点
基于最小炮检距道快速检测炮点偏移方法
三维正交观测系统炮检位置与面元位置互算方法研究
对二维地震覆盖次数和炮点距的思考
无桩号施工中炮点COG现场快速偏移技术
一二八团开展“夏送清凉”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