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过敏相关性研究

2014-08-31 00:42惠志环徐登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头孢类内酰胺皮试

惠志环, 徐登淑

(重钢总医院 消化血液科, 重庆, 40008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钠、美洛西林钠、拉氧头孢钠、头孢替安等,是目前临床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临床使用时疗效高、适应证广,且品种多,故颇受重视[1]。但因为其易发生过敏反应,故每次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3 d内未使用或治疗中更换批号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2-3]。由于以前是按照教科书与药典上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的药物敏感试验皮试液进行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4-5],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皮试液由医院统一配置,时间、保存条件及领取存在隐患,故采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能有效降低皮试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给医生安全用药提供支持,避免少数患者因为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皮试阳性而失去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会[6-8], 进而提高感染患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3年3—10月在本院消化血液科住院的835例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2013年3—7月使用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皮试的患者426例,男249例、女177例,年龄15~86岁,平均55.88岁;2013年8—10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患者409例,男247例、女162例,年龄16~96岁,平均55.64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皮试结果、不良反应、住院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等资料。

1.2 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所选病例按性别、年龄、皮试方法、阳性率、过敏药物、住院期间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及既往过敏史等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并予以分析讨论。皮试液的浓度均按照青霉素500 U/mL,其他青霉素复合制剂及头孢类500 μg/mL, 头孢替安286 μg/mL, 2~8 ℃冰箱冷藏保存时间均为24 h。

2 结 果

2.1 既往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患者住院使用抗生素情况

835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患者中,具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95例。其中,单独青霉素类过敏史者29例,单独头孢类过敏史者4例,头孢类和青霉素类均有过敏史者2例,有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80例。29例单独青霉素类过敏史患者中,有6例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无过敏;有2例做青霉素皮试为阳性, 1例改用头孢类抗生素无过敏,另1例改用左氧氟沙星无过敏;其余21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无过敏,加上之前1例共计22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无过敏。头孢类过敏史患者4例,均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无过敏。2例有头孢类和青霉素类过敏史患者入院后,使用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均无过敏。

2.2 住院期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过敏情况

所有31例皮试阳性患者无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及全身过敏症状,均只有局部皮肤阳性体征;另共有12例患者在输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有全身过敏症状,详见表1。结果显示,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原液皮试比医院按照教科书和药典上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的药物敏感试验皮试液配制方法统一配制的皮试液的阳性率低,准确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使用头孢唑林钠皮试液皮试的1例患者,皮试结果为阴性,输注头孢噻肟钠时无不良反应,改用头孢曲松钠出现全身及头面部荨麻疹,停用后缓解;使用头孢替安原液皮试的1例患者,皮试结果为阳性,改用头孢呋辛钠原液皮试,皮试结果为阴性,且输注后无不良反应。

表1 住院期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过敏情况[n(%)]

3 讨 论

既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的患者应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可替代性,加上患者的过敏史又受诸多因素影响,故为了疾病的治疗,在保证抢救设施齐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既往有青霉素或头孢类过敏史的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应避免使用曾经过敏的青霉素或头孢而应选择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皮试,有效避免因为既往某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而失去使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会,间接降低皮试阳性率。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的优越性:从2种皮试方法的结果对照来看,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液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青霉素及头孢唑林钠皮试液皮试,具有优越性。原液皮试组输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率也显著低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钠皮试组,皮试结果准确性更高,可更好地避免患者输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有2例患者出现对1种头孢类抗生素不过敏,而对另1种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因某1种头孢菌素药物做皮试液无法判定其他头孢菌素药物的安全性[9-12]。从皮试液来源成本与方便快捷上看,原液皮试液需要每天配置数种皮试液,需要耗费人力及材料成本,而青霉素和头孢唑林钠皮试液直接领取就行了。但医院统一配置青霉素和头孢唑林钠皮试液时间不能准确到点,且存放和途中转运存在各种干扰因素[13-14], 而原液皮试液现配现用,且双人核对,有具体配置时间和存放条件,对皮试结果影响极小。由此可见,虽然原液皮试液的各种成本均高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钠皮试液,但由于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应被更多的医院和科室采纳,这也印证了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和以患者的安全与康复为最大目标的工作理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一线的抗生素,其有着抗菌效果好、抗菌谱广泛、副作用小和廉价的优点,为了有效控制感染,一定要先明确患者既往过敏史,再根据皮试结果来确定用药与否,而原液皮试能够避免诸多干扰因素,提高皮试准确性,降低阳性率,为医生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更为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提供保障。

[1] 刘克辛. 药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98.

[2] 张洁, 欧阳爱军, 王鹏. 120例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 36.

[3] 乔海灵, 杨静.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0): 826.

[4] 王东晓, 朱曼, 王欣荣, 等. 基于药品说明书解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 8(4): 239.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459.

[6] 张玲, 张芳, 曹敬花, 等.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3, 24(1): 32.

[7] 朱新青.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对照表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8): 746.

[8] 段永.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23): 64.

[9] 彭建梅, 王磊. 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的必要性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 2000, 15(2): 94.

[10]麦允怡, 邓少嫦.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现状及方法探讨[J].当代医学, 2009, 15(4): 134.

[11]宋文广, 许雅英. 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问题刍议[J].中国药事, 2001, 15(3): 208.

[12]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 6(4): 1.

[13]毛桂珍, 梁慧勤, 陈艳. 引起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阴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9): 78.

[14]刘洋, 吴惠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的现状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9): 1548.

猜你喜欢
头孢类内酰胺皮试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