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01 13:40周远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摘要:根据电子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模式;电子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7-0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中的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更新快的特点,从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一、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1]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一代材料孕育出一代器件、一代系统、一代整机,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专业成立于2007年,旨在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本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除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物理基础理论、微电子学及光电子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了解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从而对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基于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广、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趋势和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出发,不断对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材料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几个典型的问题:第一,由于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教材内容难以及时反映电子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学生从教材上获得的知识比较滞后。第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完全依照教材内容逐章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第三,电子材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很难通过专业实验认识所有类型的电子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弥补实验环节的不足之处。

三、专题式教学模式

所谓专题式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教材和学科要点,针对学科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引导学生集中而深入地对这些专题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包括确定专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专题小结等环节,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专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对所讨论的专题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其次,教师必须事先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当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专题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了电子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有可能比较客观、科学地认识相关学科前沿问题。因此,必须把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4]此外,所选专题应该是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紧密关联、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所认识和创新的问题。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我们针对每种类型的电子材料精心挑选了1~2个专题,如表1所示。

五、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课堂效果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二,专题的选择一般是我国电子材料相关产业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与学科密切关联的前沿问题,从而解决了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脱节的问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专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

电子材料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属于学科前沿,因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践,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27/14470568.html.

[2]李言荣,恽正中.电子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endprint

摘要:根据电子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模式;电子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7-0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中的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更新快的特点,从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一、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1]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一代材料孕育出一代器件、一代系统、一代整机,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专业成立于2007年,旨在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本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除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物理基础理论、微电子学及光电子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了解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从而对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基于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广、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趋势和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出发,不断对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材料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几个典型的问题:第一,由于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教材内容难以及时反映电子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学生从教材上获得的知识比较滞后。第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完全依照教材内容逐章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第三,电子材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很难通过专业实验认识所有类型的电子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弥补实验环节的不足之处。

三、专题式教学模式

所谓专题式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教材和学科要点,针对学科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引导学生集中而深入地对这些专题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包括确定专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专题小结等环节,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专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对所讨论的专题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其次,教师必须事先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当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专题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了电子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有可能比较客观、科学地认识相关学科前沿问题。因此,必须把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4]此外,所选专题应该是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紧密关联、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所认识和创新的问题。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我们针对每种类型的电子材料精心挑选了1~2个专题,如表1所示。

五、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课堂效果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二,专题的选择一般是我国电子材料相关产业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与学科密切关联的前沿问题,从而解决了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脱节的问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专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

电子材料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属于学科前沿,因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践,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27/14470568.html.

[2]李言荣,恽正中.电子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endprint

摘要:根据电子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模式;电子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7-0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中的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更新快的特点,从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一、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1]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介电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电子材料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一代材料孕育出一代器件、一代系统、一代整机,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2]

电子材料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专业成立于2007年,旨在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本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除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物理基础理论、微电子学及光电子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了解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从而对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基于电子材料具有种类多、涉及广、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趋势和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出发,不断对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材料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几个典型的问题:第一,由于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教材内容难以及时反映电子材料领域的最新成果,学生从教材上获得的知识比较滞后。第二,电子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完全依照教材内容逐章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第三,电子材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很难通过专业实验认识所有类型的电子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弥补实验环节的不足之处。

三、专题式教学模式

所谓专题式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教材和学科要点,针对学科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引导学生集中而深入地对这些专题进行学习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包括确定专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专题小结等环节,具有针对性、现实性、探究性、灵活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专题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对所讨论的专题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把握;其次,教师必须事先对这些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当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专题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了电子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才有可能比较客观、科学地认识相关学科前沿问题。因此,必须把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4]此外,所选专题应该是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紧密关联、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有所认识和创新的问题。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我们针对每种类型的电子材料精心挑选了1~2个专题,如表1所示。

五、专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课堂效果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题式教学与系统化教学有机结合,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二,专题的选择一般是我国电子材料相关产业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与学科密切关联的前沿问题,从而解决了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脱节的问题,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专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

电子材料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属于学科前沿,因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引入专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践,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27/14470568.html.

[2]李言荣,恽正中.电子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