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2014-09-01 15:51刘铁军,骆金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大学生

刘铁军,骆金娜

摘要:面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大趋势,面对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个人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的现实,本项目通过抽样调查,从学习、价值判断、人生看法、就业观念、自我评价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农业院校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分析,概括梳理了他们价值取向的负面性倾向,从而探索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科学引导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29-03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当前,面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大趋势,面对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个人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的现实,对于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青年大学生而言,会产生很多社会现实差异性问题。因此,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进入大学学习的高校学生。如今,大四学生基本是出生在90、91年,大一学生基本出生在94、95年,大学生校园的主体已经成为清一色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年龄差距大体在五岁之内,有着相类似的生活经历,有着共同的谈论话题,有着差异不大的价值观念。因此,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找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好对策、好方式,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院校有着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点,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农业院校致力于培养服务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人才,注重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价值观培养上,致力于培养学农、爱农的大学生。而在日益多元化背景下,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农科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如何培养扎根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大难题。

本项目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法,对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达95%。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大一学生占16%,大二学生占42%,大三学生占37%,大四学生占5%。调查问卷共设计31题,涉及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判断、人生观、消费观、就业观等方面。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方面。调查发现,有68%的学生有学习深造的想法,26%的学生有出国留学的想法,而且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深造选择方面远远高于低年级学生。有68%的学生参加了与提高能力相关的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对明确,对自身发展有着一定想法或计划。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只有52%的学生想获得优秀奖学金,有31%的学生选择合格万岁,有15%的学生选择考前突击。还有占53%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的知识不实用,倒不如把时间花在更实用的事情上”,有74%的学生有过“上课期间“三带”(带手机、带水、带零食)、“三不带”(不带教材、不带笔、不带本)经历,而且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很普遍,是个性的一种表现。从中可以看出,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日常学习方面对自己要求较松。他们自我约束、自我规划性较差,虽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但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或计划,学习动力不足。

2.价值判断方面。调查发现,有65%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目的和价值是学习知识,充实自我,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47%的学生认为,在于锻炼沟通与人交往,学会并适应集体生活;有45%的学生认为,参加校园活动的目的能够锻炼自己,提高能力;有31%的学生认为,为了增加日后找工作的筹码,增加求职资本;62%的学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后台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就是现实;只有36%的学生认为,最终还要依靠自己的实力。有6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不深,有的甚至都不知道涵盖了哪些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事情、对行为的价值判断的主流是较正确的。但是也看到了众多不良倾向,比如,大学学习的目的和价值不再崇高化,而是平凡化,更关注个人的发展,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漠视;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深透,也对自身的责任担当不够。

3.人生看法方面。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84%的学生认为,美满的家庭是幸福人生的必不可少因素;73%的学生选择“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独立风格的生活”,从部分学生肯定“充足的经济和物质保障是幸福人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到大部分学生向往“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独立风格的生活”,再到抵制“物质生活丰富,可以无限享乐”这一选项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们非常认同拥有良好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有一定的享乐思想,但是他们更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而过度的享乐行为还是得到了他们的抵制。这说明,享乐思想在他们当中存在,但是还没有发展成为主流。可以得出,他们越来越现实,精神生活已不再成为他们的追求目标。在“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看法方面,有53%的学生认为优先自我价值,然后选择社会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正在形成期间,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形势、不同的环境,他们的选择有所不同。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人生观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着繁杂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他们更加张扬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待问题更加现实,更加注重实现自身价值,而且懂得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

4.就业观念方面。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在调查中,78%学生认为,就业压力的影响是造成学习功利性的主要原因。在调查“大学生毕业期望”选项时,47%的学生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晋升机会多的工作岗位,32%的学生选择自主性大、不受约束的工作岗位,16%的学生选择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岗位,5%的学生选择有挑战性、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工作。在大学生扎根基层的调查中,有36%的学生愿意去基层就业。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将近50%的学生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晋升机会多的工作岗位,就业期望较为现实和清醒,但是我们看到,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选择自主性大、不受约束的工作岗位,可见,他们对自身就业方向定位不准,是随性而为的一种行为。从纵向比较,可以看到,高年级的学生的就业目标比低年级的就业目标要明确,可见,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应该不断加强。endprint

5.自我评价方面。调查发现,52%的学生给予自己正面的评价,认为自己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用一种乐观的态度为未来的目标不断努力着;他们最想做的三件事分别为“发展兴趣和能力”、“多交朋友”和“好好学习”。但是有48%的大学生却感到迷茫,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评价是正确的、积极的,能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了解身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但是,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身评价不高,正处于迷茫期,对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认知不清,更不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价值取向的负面性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可以得出,农业院校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整体而言是健康的和主流的,但是也存在以下负面性倾向。

1.凸显自我价值,以社会价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价值观的两个基本取向。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90后大学生放弃了社会价值本位的价值取向,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虽然他们在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奉献与所得等问题上,希望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重,事业和利益兼得,但是,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判断好坏、善恶。比如,在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上,虽然他们知道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非常肯定大学生村官的奉献,但是当让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晋升机会多的工作岗位。

2.功利化目标明显,以宏伟理想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面临严峻考验。从上大学的目的和价值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自我设计的人生目标较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上大学的目标不再像父辈那样,定位在报效祖国,为国家的振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的宏伟目标上,而是定位在就业上。还有,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逃课经历,他们认为上课没有用。但是他们希望通过参加计算机、英语等应用性培训,马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就业的能力。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丰富自己,使自己知识厚重,这些上大学最深刻的问题却很少有学生考虑。“加强对英语、计算机和其他实用性知识学习,为今后发展做准备”这些功利性非常强的目标被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以上这些都是功利化目标的表现。

3.价值实现手段过于庸俗,以自我奋斗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威胁。从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竭力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他们以自我成才为中心,希望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实现价值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往往急于求成,知行不一,想借助别人的帮助,比如找关系、拼爹等手段实现自己的价值,或得到自主性大、不受约束的工作岗位。学习方面,往往对上课不感兴趣,却希望老师考试前能划重点,或找老师说情,进而通过考试突击,达到获得奖学金的目的。

三、引导与建议

大学阶段是青年世界观价值观完善与成型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很强,在这个阶段,教育者的作用非常大。因此,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的对策进行教育和引导。

1.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力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氛围的影响对自己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9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上课不积极等现象,应下大力气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通过改善学习条件,主动吸引大学生走进学习的殿堂;可以培育学术氛围,邀请众多专家或名家来校讲座或授课,尤其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奋斗目标;狠抓师德建设,使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学生。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虽然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价值观评价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种客观现实并非是说当代价值观评价已无客观的正确标准了。任何一个社会,即使是多元社会,都有其主导价值观,都会重视利用教育向年轻一代传递灌输其主导价值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或支配的地位,它必定成为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核心力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

3.正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性倾向,创新方式引导大学生。教育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主见,应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价值导向,把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一方面,要肯定和鼓励正确的主体意识,鼓励大学生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比如,通过个性展示、辩论赛、科技创造大赛等方式引导其内在的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创新才能。另一方面,要及时清除社会环境诸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投机心理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要教育学生懂得,大学所学的知识,并不会像其所期望的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学的课程许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开设的,这是他们成长成才所不可缺少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学生在专业学习、个人前途等方面现实的潜在的利益和要求,及时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求,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育他们在服从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获得应有的个人利益,达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就业观方面,针对这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例,大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转变适应中,他们还没有考虑就业问题,因此,可通过专业教育让他们了解就业。对于大二年级而言,他们已经进入专业学习,可以通过专业教师的日常授课,让学生更了解日后的就业去向。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的就业问题更加现实,可通过模拟招聘、就业论坛等方式进行引导,减少其就业盲目性。

与此同时,可以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讨论、辩论,使之积极思考,不断反省重塑。可以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磨炼思想,提高精神境界,从而认识和检验自己的价值观念,体会人的价值实现的意义,以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习惯和价值信仰。

作者简介:刘铁军(1979-),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骆金娜(1983-),女,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