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中的教育核心价值

2014-09-01 14:26刘熠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世纪技能素养

刘熠

摘要: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从“活动中心”到“回归基础”几经起落。进入21世纪,联邦教育部以“21世纪技能”为中心提出《21世纪技能框架》。框架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信息交流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三大领域,并分析各领域所应具备的具体能力和素质。从该计划中不难看出,美国教育长期以来不断强调的教育价值核心,即自主、能力、生活、终身,这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所值得借鉴的经验价值。

关键词:21世纪技能;教育价值核心;经验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44-02

进入20世纪,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活动实践类课程大幅增加,美国逐渐形成了实用性、活动性、个性化特点突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958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改变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置。随着杜威“做中学”等理论弊端日益显现,20世纪60、70年代,以布鲁纳理论为基础的“学科结构运动”喊出了“回归基础”口号。中小学课程遂又逐渐加强读、写、算的基本教育,重视数学和理科的学习,提高各科教学要求,增加抽象的、理论性强的内容。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基础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心展开,以增强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为目标。《美国2061计划》以及后续的“高质量教育运动”在美国掀起了新的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探讨迎接和应对新世纪挑战的教育新目标。在联邦教育部的主持下,美国于2002年成立“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并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将教育界、商业界、社区及政府等多方联合,帮助21世纪技能的培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面向21世纪的技能究竟有哪些?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与理念本质又是什么?对于当前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中国新课程改革,我们又能借鉴些什么?这些也是本文所主要讨论的问题。

一、21世纪的三大技能

“21世纪技能”分为三大技能领域: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根据每个技能领域特性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分支能力。

1.学习与创新技能领域。美国教育专家认为,21世纪的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校的习惯和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领域。随着信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未来生活也与信息、媒体、计算机等词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及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在当下海量信息汇集的环境中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合理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当代社会,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充斥在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正确处理信息的前提是学生有良好的媒体素养,能理解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理智地使用媒体获取和创造信息。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则侧重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即能流畅地掌握新技术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生活与职业技能领域。生活与职业技能主要包括:(1)灵活性与适应性;(2)主动性和自我指导;(3)社会和跨文化技能;(4)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5)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在学生脱离学校学习生活后才得以发挥和展现,他们围绕情商而展开,并能帮助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制和自律的人格品质,实现个人更大的成功。

三大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是简单的技术练习,而是综合的素质培养。延续杜威的实用主义“做中学”的理念和布鲁纳结构课程的理论,21世纪技能的基础是坚实的学科知识,教师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来实现21世纪三大技能的养成。核心课程包括阅读、外语、美术、数学、经济、科学、地理、历史、政府和公民。而核心课程的教学也需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加学科的深度而非广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融入跨学科的主题,如全球意识、环境素养、财经商业和和企业能力等。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三大技能领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是美国“21世纪技能”计划最核心的部分。从三大技能领域的设置不难看出美国教育紧随时代潮流、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生活及职业生涯规划、倡导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的核心价值

作为拥有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家,美国教育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上的大放异彩,美国的基础教育却显得薄弱很多,成为美国教育的一大软肋,也是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从最开始的“3R”课程,到后来的实用主义活动课程,到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回归基础”,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几起几落,都不曾宣布成功过。时代在前进,改革也在批判中进行。但以1985年提出的《2061计划》为基点,有许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在改革中不断被强化的,这些也同样体现在了“21世纪技能”计划中。

1.自主。美国文化脱胎于西方文化体系,十分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因而在教育理念中也非常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权”——自主探索、自主构建、自主选择。美国的课堂中,“专题”和“合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老师的角色则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作用。在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我认为”、“我觉得”、“我发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内容。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但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的自主反思,批判精神、交流合作、创新思维、自主探究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能力。美国学者认为,“学会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运用多少你学会的东西。”和中国的学生相比,美国的中小学生在使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明显占优势,这和其日常教学的理念侧重是分不开的。而本次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要求,同样是针对能力素养所展开的。在美国,围绕专题展开合作学习、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是学校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比如,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完成《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的专题研究,中国的家长必然会目瞪口呆,但从学生的完成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可实现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endprint

3.生活。“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的著名论断,而斯宾塞也说过“教育是为了完满生活做准备”。在“杜威模式”被取消后,这一理念却完整地继承了下来。“21世纪技能”计划中,“生活”技能成为三大技能领域之一,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同时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而在“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领域,不但关注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关注到了学生的生活品质,这一点是国内的课程改革中鲜少注意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的缺失,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急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4.终身。“终身教育”业已成为21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理论,各国学者也展开了广泛的研讨。终身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教育制度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到个人发展的完整的一生。“21世纪技能”计划中,每一项技能领域所要求的素养都是学生在踏出校门后受益终身的人格品质。尤其是生活技能中的跨文化技能、领导能力、责任能力,都将是21世纪人才必不可少的综合品质。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

三、对中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1.知识本位教育观念的转变。中美教育问题从两个极端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的高等教育学术科研举世瞩目,但基础教育却成绩平平;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但在创新性上处于劣势,难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事实证明,只有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技能”计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美国的基础教育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以知识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必修与辅修并存的宽角度课程、“基于学生、基于生活、基于未来”的教育理念、全球化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全社会参与和新科技领航的战略高度。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反思:对于人漫长的一生,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们的是什么?

2.注重学生在创新性活动中的能力训练。一个“钱学森之问”,却引起了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关注。反思“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许多人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实,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已经定型,难有大的突破。而历史上众多创造不朽传奇的名家人物,从孩童时期就显现出非同常人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点。因此,若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课堂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被高考”的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也将难有突破。

参考文献:

[1]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2).

[2]王晓卫.美国初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标准[J].人民教育,1995,(5).

[3]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J].学习博览,200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纪技能素养
世纪赞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