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

2014-09-01 14:39刘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摘要:产学研一体化给会展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使会展产业、教学、科研原本相互独立运作的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综合的、统一的体系。校企合作模式、校内实践模式、校外实习模式和项目课程模式等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会展教育提供发展路径。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应用中应明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成果的多元化输出。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会展专业教育;模式建构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77-03

当前,我国的会展行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会展市场开放,外资公司大量涌入,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理念和一定策划、营销、管理和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炙手可热。但是会展产业、教学、科研之间却缺乏有效的整合,会展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明显与社会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会展教育产学研的困局

1.观念上缺乏足够重视。当下会展教育和学术科研注重的是教育规模与招生的数量,发表论文、著作的等级与数量,科研项目的层次与数量,科研经费的数量,科研成果获奖的数量等,而对于教育对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学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重视不够。[1]由此造成教育和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会展生产力,从而适应会展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上有严重缺陷,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十分不满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认为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衔接机制黏合度不高。当前会展产业、教学、科研之间也有一些结合,但这种结合更多的是一种物理反应上的简单叠加,而没有产生化学反应上质的改变。许多科研成果长期停留在论文、书籍、研究报告、小范围试验的层面上,很少为会展产业实体所采用,从而无法转化为现实的会展生产力,缺乏强有力的衔接机制。

3.相关平台构建不完善。相关平台的构建能为会展产学研一体化提供发展空间。会展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赖于各种类型的平台构建,如研发中心、实习基地、中介机构、产业孵化园区等,但目前此类平台的构建不尽如人意,缺乏完善的、功能互补的平台体系,致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缺乏依托。

4.复合型专业人才紧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展领域已由几个单一的展览会向多元的行业展览会全面转型,当今会展领域所需的人才是具有多学科视角、熟悉行业市场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会展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需要大批既具有适应当前会展变局又具有市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目前此类人才相当紧缺。

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建构

在以往的研究中,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对于建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而且还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以美国为例,其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主要方式包括企业向高校委托科研、合作教育、共建研发中心等;英国模式中主要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投资,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合作提高经济竞争力;“双元制教育”是德国产学研合作德典范,强调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间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2]高校应该整合相关资源,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1.校内实践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校内资源作为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可利用的组织、设备和人员,在校内形成完全“社会化”的实践培养机制。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会展专业,校内可实现的实践方式如:策划不同行业展览会,组建模拟会展公司等。除了建设虚拟公司,学校还可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或者项目给指定专业的师生共同操作。如:由学生负责校内不同专业的成果展览会等。

2.校外实习模式。校外实习模式包括学校组织的实习和个人单独实习两种形式。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可以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和教学基地就属于联合办学的范畴。其主要进行的任务有:安排一些实践性环节;组织教师和产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协作,进行开发研究和合作攻关,推广科技成果;围绕研究项目和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兴办技术培训班;学校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在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兼职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

3.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合作。如建立咨询、顾问、联盟、项目开发小组、实验室、研究室、工程开发中心组织机构,甚至是规范的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可以技术入股,企业可以应用自己的营销网络、生产组织资源介入,完成技术创新的循环。合作方式包括技术合作、契约合作、一体化合作等。同时,发挥行业优势,与企业共同探索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办“订单班”为企业输送人才。[3]

4.项目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教学将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和课题,以校方承担的项目内容为中心组织课程,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的,推动学生的培养。

三、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

会展是一门紧贴经济脉搏、同现实紧密结合的新兴专业,面对经济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会展教育理念上应勇于面对挑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会展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施方面,会展教育应明确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会展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定位。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高校特点及学生特点确立自身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加以确立。贴近企业的用人需求,会展教育要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专业化、国际化、规划化教学模式。endprint

2.调动组织传播方式。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把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传播学中对于组织传播的研究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横向传播。在会展产学研中,我们要关注高校内部的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使各部门和岗位既各司其职又协同作业,保障高校的统一性和运作效率。而横向传播对于会展产学研来说,需要我们思考对于产业、教学、科研之间能否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从而达到多方的共赢局面。

3.合理配置资源利用。合理配置高校自有的资源,使会展产学研一体化能够汲取充足的养分。高校可以采用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跨学科进行合作,如会展可以成为不同专业的载体,为不同专业的成果展示提供传播渠道。同时,还应打破机制上的局限,开放式办学,大胆聘请会展一线人员前来进行讲座。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进行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4.选择恰当建构模式。不同的产学研一体化建构模式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会展教育应该更多地从实际出发,比如对于具体专业,不同年级应该采用哪种建构模式?会展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并不意味着实践是会展教育的主体。同时会展教育还应包括对会展从业人员的再教育,教育应贯穿产学研一体化的各个环节。被誉为“德国会展第一人”的贝恩斯领导的西门子媒体学院是欧盟会展培训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职业教育企业,该学院的毕业生早已活跃在世界各国的会展行业。[4]

5.保障实施运行畅通。保障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实施运行畅通需要注重对资源、人员、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企业进行联合,调动学生及会展从业者的积极性,对于实施进程进行阶段性报告,及时调整计划方法等,实现产业、教学、科研的良性运转。总之,要为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动力支持和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促进成果多元输出。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中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展现作为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当今会展经济更多地体现在招展的收入上,会展应逐渐摆脱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采取多种经营,开发会展作为文化产业的相关衍生产品,使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会展教育成果上呈现多元化的输出。

产学研一体化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应该是一个可循环的、持续向上发展的链条,最终实现会展产业、教学、科研的整体腾飞。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腾飞,会展逐渐贴近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产学研一体化应该走向更加开放、大胆的实践,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视野,走向国际,为会展教育开辟新航道。

参考文献:

[1]黎菲.构建会展业政产学研联盟机制[J].浙江经济,2013,(8).

[2]刘力.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7).

[3]林逸.产学研一体化的会展专业建设探析——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4).

[4]刘宁波.会展人才培养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N].青岛日报,2013-05-16.

作者简介:刘硕(1987-),女,辽宁新民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会展教育,会展传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