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与构建

2014-09-01 23:21康拾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单亲大学生

摘要:高校的单亲学生在家庭环境、社会舆论与公共服务、学校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社会支持缺失,应构建一个以自我支持为根本、以家庭支持为基础、以学校支持为主导、以政府和公共舆论支持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单亲大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

关键词:单亲;大学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83-03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既包括客观物质类的支持也包括主观体验类的支持。从精神层面看,社会支持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大量研究均证实了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它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时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单亲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生命历程中家庭结构的裂变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单亲生活状态,他们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与来自完整家庭的大学生相比必然有很大差别。研究表明,单亲大学生体验到来自家庭内的关心与支持较少,但感到来自社会、朋友的关爱和非单亲大学生差不多;另外,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略有不同,女性领悟到的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及社会总支持有略高于男性的趋势,这可能与女孩较男孩更感性、更敏感有关,能相对较多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而单亲男孩较女孩更有可能成为父母发泄的对象,遭到的打骂较女孩多,受到的关照较女孩少,因此领悟到的支持相对较少。

一、单亲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需要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支持。单亲大学生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加上社会偏见、学校教育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生活中发生应激事件时,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主观体验支持和客观物质上的支持。

1.家庭环境的支持缺失。一般说来,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大学生的主要支持系统。对单亲大学生而言,家庭的破损不仅给他们带来难以平复的心灵创伤,而且对其学习和交往均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家庭结构的残缺、亲子关系的失调、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等都是导致其家庭支持缺失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将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转化到孩子身上,无暇或无心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对这类家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体验到的来自家庭的支持更少。

2.社会舆论及公共服务的支持缺失。在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中,离婚虽然可以被理解,但目前社会舆论对离婚仍然不够宽容,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单亲的偏见,一些媒体的报道,容易让人们习惯性地将单亲和“问题少年”联系在一起,无意中加重了这种偏见。由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社会观念的滞后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上为单亲家庭服务的机构和组织也是少之又少。在这种社会舆论和偏见的影响下,单亲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对自己的处境产生怀疑,加上他们思想和人格尚不成熟,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

3.学校教育的支持缺失。客观地说,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落到实处,许多高校只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教学效果自然大受影响。此外,许多高校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咨询工作开展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许多咨询的教师并不具备咨询资质,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成功干预;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条件落后,咨询方法和技术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因此,一些单亲学生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和支持。

二、单亲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社会支持对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毒品使用有着显著负相关。毋庸置疑,单亲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学习生活、恋爱交往及人格的完善等均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大学生而言,有必要构建一个以自我支持为根本、以家庭支持为基础、以学校支持为主导、以政府和公共舆论支持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络。

1.家庭支持是基础。家庭是大学生的主要支持源和坚强后盾。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都应加强和子女的交流,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家庭的温暖。父母如果离婚了,双方均要主动与孩子沟通,并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坦然接受家庭的变化。既然分手已成事实,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安全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依然是爱孩子的,离婚以后都不会抛弃他(她),要经常和孩子联系,尽可能多地给予关心和教育,同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同时,为人父母,理当注意对子女的言传身教,避免负面的“情感暗示”,虽然两个人离婚了,但彼此不应相互仇视,一方更不能将仇恨带给孩子,当然也不能以过分溺爱的方式去弥补,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2.社会支持是依托。从社会方面来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和认识,营造开放、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首先,从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对单亲负面的定义,以客观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单亲。可以这样认为,“单亲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角色”,单亲生活也可能是快乐的,成为单亲抑或是一种“催化心智发展”的机会。客观地说,婚姻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单亲是一种选择的结果。何况,婚姻只是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而非全部,完美的婚姻是不存在的,人们需要做的是接受婚姻的不完美。“单亲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角色”这一理念强调单亲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它是一个正常身份,因而鼓励社会客观地看待单亲家庭,并积极帮助单亲家庭成员认同自我身份,进一步帮助其客观地认识婚姻。其次,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单亲这一社会群体,让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有了心理问题就像有了身体疾病一样应该及时寻医问诊。对单亲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社会要消除偏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endprint

从社会支持系统的物质层面考虑,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资金帮助、心理咨询服务、专门性的社会服务组织等都是有建设性意义的举措。

3.学校支持是主导。从学校方面来说,高校应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关心单亲学生的成长。首先,建立单亲学生档案,将曾有童年创伤、留守、贫困和家庭不完整的大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了解、跟踪和帮助。其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是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二是要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课教师的专业知识,鼓励其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组织成长训练营等体验活动,帮助单亲学生学会自我减压,增强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再次,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对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应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解决他们的自我认同问题,即如何看待、接纳自己单亲的身份;二是看到单亲的心理困扰不只来自于成为单亲本身,而与其成长经历、自我的人格特点有关;三是将单亲作为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此外,学校应鼓励开展娱乐及交往活动,发挥各种社团组织、同乡关系的作用,帮助学生消除寂寞、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学生感受到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

4.自我支持是根本。从单亲大学生本身来说,既要正确认识又需积极面对。要认识到尽管单亲家庭客观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经济困难),但单亲家庭并不等于“有问题的家庭”,单亲不是一个负面标签,关键是自己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要更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变化,认识到成为单亲也有可能让自己发挥出更多的潜能,变得更加独立。成为单亲,也可能会促使我们反思自我,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走以后的路。

总之,单亲大学生应走出个人狭窄的生活空间,扩大交往,投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集体活动中去,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只要能够积极地驾驭自我和环境,他们同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Munroe&Steiner.Socialsupport and psychopathology:Interrelations with preexisting disorder,stress and personality.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86.

[2]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3]王挺,沈永健.单亲大学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测试结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

[4]刘媛,姜潮,林媛,等.单亲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

[5]贾晓明.单亲的心理社会干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4).

[6]刘春梅,刘刚.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5).

作者简介:康拾才(1977-),男,湖南娄底人,教育心理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单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