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2014-09-01 04:44田海滨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高中有效性信息技术

田海滨

摘要: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多种教学模式结合使用,探索适合学生学习需要、适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型摸式,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探索中不断进步。通过创新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将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从容地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30-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高中信息课堂教学正在逐渐由内在观念转变为外在方法的模式,不但要改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同时要将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到社会价值观以及实践观的高度。新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针对高中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采用创新、趣味并且实用的实践性模式,激发学习信息化知识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人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如果不能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则难以教好这门课程,更谈不上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将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等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高中信息课的认知兴趣。此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输入、Word版面的设计以及课件制作等各种课外比赛活动,必要时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获奖的优秀作品,笔者会安排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展示。这样对获奖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也可以起到鞭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的满足每个同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取得到进步。

五、注重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除了向学生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还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们只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这门课的教学也应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我们只要本着事实求是的观点,不断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教好、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2] 徐国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成才之路,2012(11).

猜你喜欢
高中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