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金融,房企熊孩子更爱谁?

2014-09-03 17:20于丹丹
新民周刊 2014年34期
关键词:电商客户金融

于丹丹

在陆续经历了拼土地价差、产品规划、品牌建设三个阶段之后,我国房地产行业正逐渐向高周转、高负债的新阶段过渡。如此变革转型阶段,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房地产市场,都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房地产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破茧之道,迫在眉睫。

用好互联网

对话新时代购房主力

从房地产行业周期来看,高库存应该是房企目前承受的最大压力。若高库存对应着一定的市场需求,那么市场是安全的。但如果曾经10个人要买房只需1个月的时间考虑,而现在则需要1年才能做出决定,平均下来每个月1套都去化不了。在这种供需矛盾之下,房企若是高库存,同时又想高周转,经营尴尬就出现了。好在现在不是没人买房,所以,如何去了解这些潜在客户的需求,找到客户,并与其产生供需共鸣,缩短其决策周期,成了房企的当务之急。然而,据相关机构统计,现在开发商里从真正负责策略的副总经理,到执行总监,再到案场经理,多以1965-80年龄阶段为主。而目前的购房主体已逐渐向80、90后聚集。这两种群体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今天在营销时“讲对话”就显得很重要。

那如何才能和这些潜在的客户对上话呢?若能及时跟上互联网的风向,那就离这些客户不远了。据克而瑞相关研究显示,从大数据平台、会员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展开互联网转型探索,房企电商营销、社区服务、商业运营三大领域应用和合作明显加快。今年5月初,复地与易居中国签约,达成房地产移动电商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从3月招商地产“到家网”正式上线,到6月恒大与阿里巴巴以足球为媒开启社区电商合作,再到花样年集团旗下物业运营公司“彩生活”香港上市等,不少房企都已突破以往传统模式,以新型互联网社区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商业运营领域有所动作的远不止绿地、万达,年初时曾抛出“互联网会不会颠覆房地产”命题的万科,在6月就与百度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开启大数据智能平台。

对于房地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从PC端到移動端,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巨大变革,现在是做联动和互动的最佳时机。

联手金融业

完善企业融资架构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这是房地产变革的一个大趋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的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我认为,对于追求高周转的房企而言,融资架构设计越来越重要。

从去年持续至今的房企转型过程中可以看到,除去年10月万科参股徽商银行外,越秀地产收购创兴银行,恒大地产牵手华夏银行等一系列产银融合落地。新华联、中天城投、冠城大通等房企也以参股或新设银行的形式,搭上了金融的快车。而民营的星河集团、宝能地产在金融链条上显得更为突进,对银行、保险、创投、小额贷都有所涉足,房企与金融正在建立起难以割舍的血脉关系。

从前期的融资,到中期的按揭,以及后续的社区金融体验等,房企与银行股权层面的合作,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而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与金融机制相融合,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更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并形成对潜在客户的吸引力,而这种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竞争,或将更多地出现在后调控时代的房地产开发行业。

他山有好石

深挖潜力创新不止

“强者恒强”的商业生存法则在房地产行业十分明显。大房企不断开疆拓土抢占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日益壮大。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有比别人更强的学习能力,还有比别人更快的创新速度。

国际化有助于开拓房企新的发展空间,这已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共识。年初绿地集团就马来西亚新山市两个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斥资近200亿元人民币进行投资建设。同时,万科、碧桂园等龙头企业也相继加码海外住宅业务,力拓海外市场。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全球的资源价格处在低位,也正是中国房企进入的好时机。

无论是亚冠夺冠,还是“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冰泉,恒大在电影、音乐之外的众多方面也都发展得有声有色,近期又高调宣布将在哈尔滨斥资160亿元打造内地规模最大的旅游综合体。恒大这个看上去极其不务正业的地产企业,在3年间着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太多惊喜。

房企的明天,靠的是细分市场、精细运营、创新金融。而挖掘自身和市场的潜力,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发展的必须。

猜你喜欢
电商客户金融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P2P金融解读
电商下乡潮
23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