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展现了人道与合作精神

2014-09-04 21:48周庆安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考船科考南极

周庆安

近期雪龙号在南极的救援经历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雪龙号破冰科考船先是长途奔袭救援被困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以直升机转运船上52名成员至澳大利亚救援船只,安全脱困。继而雪龙号被浮冰困住,国家海洋局迅速成立雪龙船脱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部署脱困措施,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破冰船也准备前往救援。

因为是中国船只参与极地的国际救援,自然就引发了国人的高度关注。看起来雪龙号物资充足,只待时机突围,公众对此不必过于担忧。此次雪龙号参与的救援,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所展现出来的国际人道主义的确价值连城;另一方面也检视中国南极科考在危机处置方面的运作能力,是一次危险的“锻炼机会”。

其实,无论是救援还是被救援,都是因为“雪龙号”是南极科考大家庭的一员。在南极的科考活动中,合作救援并非个案。由于南极每年只有半年的时间适宜人居,各国的科考站与基地或者海岸线相距甚远。进入21世纪以来,南极大陆上的各国科考站就多次相互合作,救援在站内生病或者出现意外的科考人员。2001年5月份,美国南极科考站留守人员患疾病,就是通过英国科考站的跑道和机库,借助加拿大飞行员的飞机进行的救援。在近年来的一些小范围国际合作救援中,也有中国科考队员参加的身影。

一方面,雪龙号的救援到被困突围,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看到了中国的合作愿望和投入精神。中国的南极科考从长城站的建设开始,就成为了南极大家庭的必然一员。南极科考有非常强的时间性,科考船往往争分夺秒,科考窗口期一旦错过,就要明年再来。能够把宝贵的科考时间用在救援同行上,足以说明中方本着合作的愿望,勇于承担责任。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于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体系的运作中去。这其中既包括国际体系的设计,又包括参与、合作甚至是共担风险。一个国家在国际合作中投入越大,往往话语权和影响力就会越大,赢得的尊重才会越大。尽管目前雪龙号自身被困,但同样有望得到其他国家的救援帮助。这样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就能助推南极科考的更多国家合作,也让中国在这种国际合作中说话有分量,行动有号召力。

这事固然提醒我们,日后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危机处置能力,制造更先进的破冰船。但就目前来说,雪龙号的船员们仍然被困,我们也祈愿,在自身努力和国际救援力量的帮助下,船员顺利脱困,让牵挂他们的亲人早日安心。

(选自《新京报》2014年1月6日)

[鉴赏评价]

本文从“雪龙号”参与救援“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入手,对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带给我们的思考进行了阐述。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宏大的人文视点。这种大视野的形成除了有爱国热情,更要有人文关怀。爱国精神和人文关怀也是考生最应该培养的。

[思考探究]

1.本文从哪些方面对“雪龙号”参与救援这一事件的意义进行阐述?

2.2014年1月7日,“雪龙号”成功破冰突围,驶入清水区,继续南极科考任务。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体系的运作中去,而不仅仅是在参与救援方面?

猜你喜欢
科考船科考南极
中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南极大逃亡
中美海洋科考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