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

  • 北冰洋科考:再探世界“尽头”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科考队于2023 年7 月12 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 天,总航程1.5 万多海里,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在自主装备研发、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在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调查、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雪龙2”号是如何助力此次科考作业的?在此次科考过程中,科考队进行了哪些调查?科考队员在船上是如何工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科学之友 2023年11期2023-11-22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山东东营召开
    自治区的60多名科考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副主任张德志主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晓致辞,武明录秘书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最新形势,同时希望科考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工作,讲好科考故事,传播科考声音。他生动地讲述了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方向和目标。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专题短片《飞跃黄河口》《极苦天堂》《熊猫和我》。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开展科考摄影活动,提升科学考察

    旅游纵览 2023年5期2023-05-22

  • “巅峰使命2022” 珠峰科考打破世界纪录
    命2022”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登顶,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 4日12时46分许,我国科考队员在珠峰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也是“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架设的最后一个气象站。科考登顶队员将在峰顶与珠峰大本营前方指挥部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峰顶科考综合任务,包括在海拔8800米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本,以及人体极高海拔适应机制试验等。科考队员们要登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7期2022-07-20

  • “巅峰使命2022” 珠峰科考打破世界纪录
    命2022”珠峰科考登顶工作小组13名科考登山队员全部登顶,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4日12时46分许,我国科考队员在珠峰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也是“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架设的最后一个气象站。科考登顶队员将在峰顶与珠峰大本营前方指挥部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峰顶科考综合任务,包括在海拔8800米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样本,以及人体极高海拔适应机制试验等。科考队员们要登上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27期2022-05-30

  • 2021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藏工作开展情况*
    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科考启动以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西藏扎实开展工作。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赴藏各科考分队野外考察情况,认真梳理总结了2021 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藏工作开展情况。1 年度野外考察组织实施情况2021 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和中央

    西藏科技 2022年5期2022-05-30

  • 伟大的悲剧
    渺。漆黑的夜里,科考队员们收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来的信号,得知斯科特及团队在返程途中遭遇暴风雪,生命危在旦夕。他们躲进帐篷中,钻进睡袋里,打算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科考队员们从屏幕上看到这个凄凉的场面,决定开着最先进的科考车去迎接这几位英雄。科考车在一望无际的雪地里穿行,远方的极光照耀着他们前进的路途,漆黑的深夜中,仿佛只有科考车与极光遥相呼应。他们跟着导航的指引来到那片暴风雪中,白茫茫一片,只有几顶帐篷在寒风中颤抖。科考车快速开过去,停在帐篷边,奄奄一息的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2年10期2022-05-30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深入推进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 ——2020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藏工作情况报告*
    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次青藏科考的贺信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高做好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力以赴协调好、服务好、配合好、参与好第二次青藏科考。2020年度,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第二次青藏科考

    西藏科技 2021年5期2021-06-22

  • 举全区之力深入推进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支撑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西藏自治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贺信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青藏科考的重要部署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深刻理解把握青藏科考的全局意义、全球意义和历史意义,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1 做到“两个维护”,强化顶层设计和贯彻落实区党委、

    西藏科技 2021年7期2021-04-12

  • 创新微议
    中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下水#】8月28日,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这艘6000吨级的科考实习船,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可搭载十多个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完成从海底到万米高空的各类科研。小圈吖-:愿你挺进深海,乘风破浪!Lydia的猫呢:这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肖子妏z:致敬!中国的科研人员,因为你们,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想不名字的TOY--:我国的造船速度太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0年9期2020-11-02

  • 防止将病毒带到南极新西兰缩减科考项目
    兰政府下属的南极科考研究部门已决定将今年10月到明年3月的南极科考季的项目数量从36个缩减到13个,从而避免将新冠病毒传播到南极洲。该部门发表声明称:“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际,只有南极洲未出现疫情,我们将努力保持南极洲零疫情的状态。”与此同时,新西兰南极科考站也将实施严格的差旅限制和隔离措施,以确保该基地实现零感染。新西兰政府做出的上述决定得到科考界的支持。一名研究人员对媒体表示:“南极洲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如果南极发生大量人员生病的医疗紧急状态,根

    环球时报 2020-06-102020-06-10

  • 一个科考队员的自我修养
    报道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个把月,发现科考工作不仅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要当好一名科考工作者,还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练就10大“武功”。以青藏高原湖泊科考队为例,科考队员还必须具备这些超乎常人的体魄和特质。一是要技能多。湖泊科考,工作地点基本是野外,这就要求队员必须会开越野车,车技得娴熟;车坏了要懂得如何修理;湖泊作业得上湖,队员还得会掌舵开船。二是要力气大。野外物资重如发动机、橡皮筏、作业平台,都是上百斤,而这些物资经常要装卸,没有一身大的力气,面对这些重物就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1期2020-05-28

  • 南极科考一线国家
    人类世界对南极的科考历史却历时弥久。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国家荣誉为目标,将代表成功的旗帜插在了南极大陆上。此后多年,各国探险家们竞相前往,直至1985年,中山科考站在南极半岛建成,中国科考队对于南极的征程也越发稳健深远。2017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团队正式开始了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并预备在恩克斯堡岛建立中国在南極的第5个科考站。加上此前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4座南极科考站,中国的南极科考即将进入“五朵金花”的时代。中国已成为“南极一

    科学大观园 2018年3期2018-05-30

  • 科考之旅 走进神秘北极
    9年首次开展北极科考以来,我国北极考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科考设备日新月异。2018年9月26日,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了历时69天的北极考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回上海。中国再次不远万里探索北极的意义何在?本次科考有哪些重要成果?科考人员在恶劣的极地环境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启本期的北极科考之旅!

    科学之友 2018年11期2018-02-24

  • 中国海洋科考首次在多圈层同步综合作业
    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阳红01”船抵达大西洋航段任务作业区,开始中国海洋科考在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多圈层的首次同步综合作业。在深海,一台拥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摄像光学拖体下潜至近3 200米的海底,对地形地貌、底质组成、热液硫化物活动等进行观测。在海面,微塑料拖网作业、浮游生物拖网作业进展顺利。同时,探空气球放飞大西洋上空,搜集到大气温度、压力、湿度、颗粒物等数据。本次海洋科考是中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

    科学家 2017年20期2017-11-10

  • 面向西南印度洋多源科考数据的可扩展管理系统
    向西南印度洋多源科考数据的可扩展管理系统成玉良,苏程,章孝灿(浙江大学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7)为了使科考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适应未来科学考察动态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多源科考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以及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对多源科考数据的存储组织结构和可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套多源科考数据管理方案.设计并实现了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科学考察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年4期2017-08-02

  • 科考委2017 年年会让绿色足迹不断延伸
    温泉度假村,出席科考委2017 年年会。科考委2017 年年会活动致力于引导生态摄影为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引导社会各界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在年会上,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德志以翔实的图文资料总结了科考委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除了利用各种手段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中动协科考委还与生态学专家紧密结合,吸收社会资金,向从事生态科研和保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启动了小额资助项目,并参与到所资助的科研科考项目中,共同完成对野生动植

    旅游纵览 2017年7期2017-07-12

  • 印媒关注青藏高原科考
    经济走廊纳入西藏科考中国即将开始对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第二次综合科考,研究该地区过去几十年来的气候、生态多样性和环境的变化。存在争议的投资额达50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也被纳入其中。中巴经济走廊途经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已就此向中国提出抗议。该地区覆盖了喀喇昆仑山脉和锡亚琴冰川。媒体报道称,参加此次科考的科学家将到达一个连接南亚的关口。上次对青藏地区进行类似规模的科考活动还是上世纪70年代。此次科考将持续5至10年,第一站将是色林错区

    环球时报 2017-06-192017-06-19

  • 南极科考站:从小木屋到科幻建筑
    菲拉兹指挥官南极科考站(Comandante Ferraz Antarctic research station)。巴西原先的南极科考站于2012年被烧毁后,巴西海军发起了一场国际竞标,一家当地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中国承包商CEIEC赢得施工承建权,项目计划于2018年完工。这个科考站坐落在南极洲海岸的一个小岛上,距离南美洲最南端约1000公里(约600英里),没有普通航班会到这里,更没有大洋航线经过。和其他南极科考站一样,巴西菲拉兹指挥官科考站也不对外开

    看世界 2017年4期2017-02-24

  • “张謇”号科考母船在浙江开建
    内首艘万米级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4月18日在浙江温岭一家船厂正式开建。预计2016年3月下水、6月交付使用。届时,将成为我国11000米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及其系列产品的科考母船,前往全球大洋25处深度大于6500米的深渊区开展科学调查活动。按计划,“张謇”号完成建造后,将进行10天左右的科考设备海试,对相关设备仪器进行进一步调试、验收。(来源:《中国科学报》)

    求知导刊 2015年8期2015-05-30

  • 让“这次”不同以往 ——在北极采访报道的日子
    随队采访报道极地科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圆了我的北极梦,也使我成为中国海洋报社第一个到达南北两极采访的女记者。对于这次难得的采访机会,我十分珍视。整个北极考察过程中我共完成了消息报道、纪行稿件、专访等新闻作品50多篇、图片30多张,生动、详实地记录报道了此次活动。展示了队员们所面临的环境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受到科考队员和读者的普遍好评。抓住重要节点 搞好行踪报道北极科考作为国家组织的重大科考活动,因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且路途遥远、考察期周期长、气候恶劣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2015-05-17

  • 极地科考站掠影
    始的第31次南极科考则意味着南极科考又掀开了新的篇章。无数的研究者踏上极地这片绮丽又沉寂的土地,而极地科考站则正如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点点绿洲,成为各国科研勇士们的驻足之地。无中生有,冰原建家园早在19世纪初叶,便已陆续有一些探险队前往南极探秘,试图揭开笼罩在南极大陆上的面纱,但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真正踏上这片处女地。随着极地科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极地科考站这种极地人类家园应运而生。那究竟为何南极这片不毛之地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南极独处一方,大气几乎没有污染,

    中学科技 2015年1期2015-04-28

  • 黔人南极行
    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 (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endprint

    大众科学 2014年3期2014-05-15

  • 活跃在南极的各种直升机
    活的特性,在极地科考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部分科考站都设有专门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和维护设备。2007年,俄联邦安全局长帕特鲁舍夫率团乘坐两架老式米-8直升机经德雷克海峡,最终在美国南极科考站附近的南极点着陆,完成历史上首次乘直升机登陆南极点的壮举。 印度建设南极科考站时,印度军方派出2架米-8直升机和2架法制“云雀”直升机先后飞行数百架次运送物资和人员。韩国科考站同样选择了适应南极气候的俄制直升机。多种美制运输直升机也可在南极使用。中国曾从澳

    环球时报 2014-01-032014-01-03

  •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2011-12-28) 据报道,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环球大洋科考,近日返回青岛。此次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等多项调查,共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

    钻探工程 2012年1期2012-01-27

  • “大洋一号”完成第20次大洋科考
    我国第20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抵达青岛。自去年5月22日 起航以来,“大洋一号”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累计航行达4.6万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大洋一号”本次航行发现了11处海底热液区。这些热液区的发现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景非常好的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域,也将会极大推动国际海底资源的和平研究和利用。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向记者透露,大洋一号是目前我国唯一一艘可以进行环球综合科考的船

    环球时报 2009-03-20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