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04 03:20吕山高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多潘立酮果糖奥美拉唑

吕山高

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观察

吕山高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治疗的效果。方法 9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46例)患儿采用乳果糖进行治疗, 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 临床分析比较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67.39%),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果糖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其临床疗效明显, 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小儿功能性便秘;乳果糖;临床效果

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 是儿科临床医学上的一种多发性的常见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的导致原因包括有:偏食, 蔬菜摄入量少, 排便不规律, 肠道菌群失调,食物精细度过高等[1]。小儿功能性便秘对儿童的身体、智力、记忆力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因此, 加强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择2011年06月~2013年06月以来, 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92例, 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其常规治疗和乳果糖辅助治疗, 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06月~2013年06月期间,在本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92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年龄1~4岁, 平均年龄(2.6±1.3)岁;女37例, 男55例;病程时间大约1个月~1.4年, 平均病程时间(7.2±2.4)个月。依照入院诊疗时间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患儿46例, 对照组患儿46例。经临床对比, 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无胃肠道、内分泌等器质性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等, 并且在年龄、性别、病程、基本症状等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基础疗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①合理搭配膳食:哺乳期的患儿要强调母乳喂养, 尽可能停用奶粉[2]。对停哺患儿要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的食物,降低精细食物量。同时, 还要增加患儿的饮水量。②合理运动:安排患儿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③科学排便:要训练和培养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1.2.2 观察组 采用乳果糖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基本方法为:在对患儿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相同)的同时, 给予其乳果糖溶液(生产企业:北京韩美药品;国药准字H20065730;规格:100 ml/瓶)辅助治疗。清晨口服,婴儿为5 ml/d, 1~6岁幼儿为5~10 ml/d。连续用药3个星期[3]。

1.3 疗效评价 痊愈:患儿排便通畅, 且为软便, 能够保证1次/1~2 d排便。显效:患儿排便基本通畅, 大便呈香肠样, 能够保证1次/2 d排便。有效:患儿排便仍存在一定困难, 大便硬度有软化趋势, 能够保证1次/2~3 d排便。无效 :患儿排便情况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39%(31/46),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便秘, 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性复杂症状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粪便量少、排便次数少等[4]。便秘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生, 小儿功能性便秘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由于便秘具有原因复杂、病情发展缓慢、病程时间长等特点, 且儿童自身器官功能发育还不健全, 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力低, 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时必须要慎重选择药物及其使用剂量, 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发育。乳果糖, 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便秘的粘稠的淡黄棕色透明液体, 不良反应轻, 发生率低, 能够被患儿直接使用。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来缓解和治疗便秘[5]。临床研究显示, 在本次随机选择的92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中, 采用乳果糖进行辅助治疗的患儿其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67.39%),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用乳果糖进行辅助治疗, 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 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从而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黄晓庆, 徐百胜.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5(07):27-28.

[2] 杜春菊.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2(08):494-495.

[3] 江荣福, 黄志芸, 廖作平, 等.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 07(08):193-194.

[4] 李宝江.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0(12):158-159.

[5] 乔春凤.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4(26):41-42.

2014-04-08]

450000 河南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猜你喜欢
多潘立酮果糖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带您认识果糖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