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9-04 08:52潘玉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电切子宫出血宫腔镜

潘玉平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潘玉平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76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观察组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治疗, 参考组采用扩宫电切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效果显著, 患者机体损伤较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复发率低。

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子宫慢性疾病, 治疗不及时可继发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 导致系列的妇科炎症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大、经期紊乱、经前或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现象, 然而在诊断时患者多无异常症状, 导致误诊的出现[1]。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而普通子宫切除术具有较大的风险, 患者机体损伤较大。宫腔镜电切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新型手段, 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35.64±6.4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对其病史进行询问, 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经B超及宫腔镜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子宫出血, 其中长期宫颈炎症23例, 不孕症12例, 均无其他重大疾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炎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术前1 d宫颈内插管, 将米索200 μg 置入阴道内,将宫口软化并扩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 静吸复合麻醉药物, 将宫颈扩张棒取出, 将0.9%氯化钠溶液持续灌注入宫腔内, 膨宫压力控制在100 mm Hg (1 mm Hg= 0.133 kPa), 控制扩宫液流速在150 mg/min, 电极输出切割功率控制在80~100 W内。缓慢将宫腔电切镜置入病变位置, 超声检测。彻底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根部, 同时一并切除周围异常增生组织, 钳出切下组织, 60 W下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子宫收缩较差患者可静脉滴注缩宫素, 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往病理检查。参考组患者采用扩宫电切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随访, 观察其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使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中出现1例子宫穿孔、1例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5.3%, 参考组治疗中出现4例子宫穿孔、3例脏器损伤、3例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出现2例复发, 复发率为5.3%, 参考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出现9例复发, 复发率为23.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结节病变, 主要成分为内膜间质、腺体, 当子宫内膜息肉表面出现破损、溃疡等病变时, 可导致不规则流血症状, 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出血,然而当息肉血管较为丰富时, 则出血量较大[1]。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主要方法是将息肉切除, 消除出血等临床症状, 同时尽量减少复发的发生。传统治疗主要采用钳夹术、刮宫术等,然而医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操作, 同时息肉体积、部位、质地等均可能导致刮宫不彻底等, 可引起复发率发生[2];刮宫术难以对宫底及宫角部进行刮除, 子宫内膜基底层息肉根部难以刮除, 导致疾病复发, 并最终导致子宫被切除等不良症状[3]。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能够有效避免这一现象, 医生在直视下操作, 直接将子宫内膜息肉自根部完整切除;同时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治疗, 切口较小, 手术出血量较少, 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 有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等有效减少了切口暴露时间及范围,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4]。在手术操作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手术成功指征, 排除子宫内膜癌等子宫恶性病变等, 术前患者需要先行盆腔超声检查及宫颈检查等,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合并妇科病症, 之后对患者手术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并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 患者疾病复发率低(P<0.05), 由此可知, 在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治疗中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 促进患者康复, 效果显著, 可推广使用。

[1] 王娟.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4):2307.

[2] 李斌.诺舒与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比较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3):220.

[3] 李燕玲.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08例.广东医学, 2010, 31(16):2136.

[4] 马小林.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13):1882.

2014-03-24]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电切子宫出血宫腔镜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手术联合不同膀胱灌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