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2014-09-04 08:52赵永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证型分型颅脑

赵 亮 赵永辰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赵 亮 赵永辰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征象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 每例均于入院当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并在入院48 h内行颅脑MRI检查,记录新发梗死病灶的部位及面积, 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最多位于基底节区, 脑干、脑叶次之, 小脑较少;在梗死面积上, 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研究显示不同的病变部位及梗死面积大小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辨证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中风病的最常见类型, 西医又名脑梗死, 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 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因此,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I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以期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所裨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并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 其中男58例, 女40例, 年龄33~85岁, 平均年龄(62.8±13.6)岁。入院当天根据患者主症、次症、舌苔及脉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并且于入院48 h内行颅脑MRI检查。

1.1.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②符合急性期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者;③病程在2周以内者;④经过颅脑MRI检查证实者;⑤此次发病前未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者。

1.1.2 排除病例标准 ①资料不全或无法判断证型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③病程超过2周者;④颅脑外伤、瘤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及有脑卒中史并有后遗症者;⑤此次发病前行血管介入手术治疗者。

1.2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 由两名有经验的中医师将98例分为风火上扰9例、痰热腑实8例、风痰瘀阻67例、气虚血瘀14例。排除标准:颅脑外伤、瘤卒中以及既往有脑卒中史并有后遗症者。

1.3 影像学检查 MRI设备及扫描使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采用标准头颅线圈, FOV 187 mm×230 mm,矩阵234×384, 扫描层厚5 mm, 层间距1.5 mm。采用常规T1WI、T2WI、DWI轴位像及T2WI矢状位扫描, T1WI:TR 400 ms、TE 7.8 ms, T2WI:TR 3600 ms、TE 95 ms, DWI:b值=1000。对DWI序列的新发梗死病变的部位及面积大小进行分析、记录, 以梗死最大层面面积>2.0 cm2为缺血性脑梗死,≤2.0 cm2以下为腔隙性脑梗死。对多发新鲜梗死病灶的患者,各病灶面积相加得到总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病灶部位的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梗死部位最多位于基底节区, 脑叶、脑干次之, 小脑较少;风痰瘀阻较其他各证型更易发生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部位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48)。

2.2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病灶面积的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发梗死面积大小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 腔隙性脑梗死在风痰瘀阻及气虚血瘀证型中均较多见, 而在痰热腑实证型中少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面积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部位的分布(例数)

表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面积的分布(例数)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最常见疾病之一, 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及致残率,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诊断、早治疗, 可以减少致残和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急性期病灶, CT检查常在24 h后出现典型的低密度影,而DWI能准确发现脑梗死发生30 min后的病证[2], MRI的DWI序列较CT检查能更早的反映脑组织的缺血改变。影像学检查作为望诊的延伸, 尤其是MRI检查能准确的评价病灶的部位和大小, 对本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帮助。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各证型中, 王争胜[3]研究得出血瘀和风痰的相关症状较多, 认为血瘀和风痰是缺血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本研究显示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两证型相加共81例, 占本病的绝大比例, 符合文献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梗死部位上以基底节区分布较多, 与文献[4, 5]报道相符;但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部位的分布上有差异, 本研究显示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以基底节区多见, 痰热腑实以脑叶多见。在梗死面积大小分布上看, 以小面积的腔隙性脑梗死多见, 且在不同证型中亦以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更多见,而痰热腑实证以大片状病灶表现为主[5], 不同证型在不同梗死面积的分布上具有差异性。

总之, MRI检查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重要手段,其表现对其辨证分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 MRI的DWI序列可以作为协助判断中医辨证的指标之一。虽然颅脑MRI征象与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但这种联系尚达不到可以依据这些影像指标直接诊断中风病某一证候的特异程度[6], 还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55-56.

[2] 杨正汉.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73.

[3] 王争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甘肃医药, 2011, 30(6):364-366.

[4] 高丽.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头颅CT的相关性研究.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17):100.

[5] 常泰, 杨迎, 张斌斌.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MRI、MRA的对照性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2):53-55.

[6] 詹乐昌, 李燕钰, 莫秀云, 等.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与影像诊断关系的回顾性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20):2674-2676.

2014-03-25]

071000 河北大学医学部(赵亮);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赵永辰)

猜你喜欢
证型分型颅脑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