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效果观察

2014-09-04 08:52吴红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上颌鼻窦乳头状

吴红丽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效果观察

吴红丽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患者经典的上颌窦根治手术;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痊愈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Denker 术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具有术后痊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等特点。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效果;改良Denker术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治疗上,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传统上颌窦根治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 极易产生一些并发症[2]。为此, 学者们和医师一直致力于优化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次作者采用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 临床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其中, 男51例, 女29例;年龄范围在28~65岁, 平均年龄为(52.87±16.54)岁;左侧43例, 右侧38例;I期21例;II期48例;III期11例;IV期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肿瘤部位及其肿瘤分期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手术切除肿瘤。而观察组患者利用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具体步骤如下:①完善术前检查: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肿瘤的严重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法, 用鼻内镜检查以确定肿瘤在患者体内的生长情况, 充分了解患者的肿瘤, 为后期治疗方案做好术前准备, 其次, 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CT检查, 确定肿瘤部位和对患者骨质的破坏情况, 准确定位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②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成功后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I~II级患者, 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切除, 筛窦轮廓化, 开放上颌窦, 而对于中下鼻甲, 根据肿瘤严重程度予以处理, 对于部分II级患者和III~IV级患者则进行鼻内镜联合改良Denker术式, 首先将鼻内镜调整0°、70°, 在此鼻内镜环境下进行切除手术;其次, 第一切口沿下鼻甲前端梨状孔缘, 自中鼻甲前端附着处, 沿上颌嵴向下切开达下鼻甲前端, 切开肿瘤处的骨质以后, 将鼻泪管剪短。将鼻腔的外壁向内移动, 沿鼻底水平凿断鼻腔外壁, 断中、下鼻甲后端, 取下鼻腔外壁。将鼻内镜调至30°或70°, 最后用弯钳或弯切割器清除上颌窦内肿瘤;紧接着, 开窗小时术后面部麻木感少, 但是手术暴露较差导致难以保证彻底切除干净;前壁开窗较大时, 上颌窦暴露充分以便彻底切除干净全部肿瘤组织, 最后, 进行切除, 鼻腔泪囊造孔。如果肿瘤组织已经侵袭到鼻泪管则应该切除鼻泪管, 保留泪囊, 同期行鼻腔泪囊造孔术, 并对基底部进行烧灼或磨钻磨除粗糙的骨面, 缝合复位;③术后治疗:手术后2 d取出术腔填塞纱条, 1周后即可拆线。

1.3 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痊愈率和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双侧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术后痊愈34例, 观察组术后痊愈39例, 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χ2=3.914, P=0.048),而对照组复发6例, 观察组复发1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χ2=3.914, P=0.048)。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以术前影像学估计的病变范围为基础, 梨状孔缘切口进入上颌窦, 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及泪道的功能, 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 为彻底切除鼻腔及上颌窦病灶提供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该术式能够切除肿瘤的关键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分级程度, 确定分级程度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而一旦确定肿瘤临床分级之后, 确定肿瘤的范围和位置又成为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鼻内镜手术中, 一般很能将整块肿瘤一次性切除, 需要以切割器分块分次切除, 同时在手术时, 要尽量将肿瘤的软组织清除干净并且尽力保留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 手术后要尽力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以便于利术后随访, 手术中一定要十分仔细,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3]。

综上所述, 鼻内镜下改良Denker术和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 有着较高的痊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培新, 刘及.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1例临床观察.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 16(4):293-295.

[2] 安云芳.鼻内镜外科手术在处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作用.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 25(4):221.

[3] 栾卫红, 金光裕, 单钜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3):265-266.

2014-03-24]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上颌鼻窦乳头状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