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2014-09-04 08:52蒋胜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道

蒋胜昌 李 俊 贾 萌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蒋胜昌 李 俊 贾 萌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患者意愿分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观察组, 和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 远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确切, 创伤小, 能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 且术后恢复快, 可作为良好的术式选择。

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疗效

胆囊结石属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疾病, 病情易反复, 目前多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来治疗, 但切除胆囊会对远期胆囊功能发挥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为此, 本文探讨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来治疗胆囊结石,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患者, 排除胆囊癌变、腹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伴有腹腔广泛粘连等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切除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结石直径、数量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术前均进行详细检查和对症支持治疗后,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1 对照组 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采取超声刀切开胆囊浆膜, 充分暴露胆囊管与胆总管间的关系, 超声刀离断胆囊管。然后使用超声刀剥离切除胆囊, 取出胆囊。术后连续7 d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2.2 观察组 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由同一组医师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常规取脐孔上下缘位置搭建气腹, 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部, 在投影处无创抓钳提胆囊至切口处, 解除气腹。若存在胃部扩大影响胆囊三角暴露, 可插胃管抽吸胃内气体和胃液。将胆囊底切开1~2 cm, 置入胆道镜探查胆囊内结石部位、大小及数量, 在腹腔镜直视下伸入胆囊下端取石。待确认无残余结石, 且见胆囊管内流出胆汁时, 可用3-0或4-0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胆囊底。术后6 h内禁食, 之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食物, 术后12 h尝试下床活动, 期间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 说明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更具整体优势。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s)

?

2.2 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1个月, 观察组2例并发症(3.2%), 1例伤口感染, 1例脂肪泻, 经处理后愈合;对照组发生并发症7例(11.7%), 其中3例脂肪泻, 2例切口严重感染, 2例腹泻。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推广, 已成为胆道外科领域最为认可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该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对一些极为复杂的病例中效果也日趋理想。据统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占我国医院全部腹腔镜手术的91%, 目前该技术甚至渗入到我国广大的基层乡镇医院[1]。

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 但毕竟切除胆囊不仅会大大增加手术风险以及不可预知的并发症的可能性, 而且切除胆囊势必会破坏胆囊具有的机体免疫机制,还可能引起胆肠循环受阻, 诱发其他部位结石复发。王新波等[2]报道了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较传统的保胆取石术有效降低了结石复发率, 且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传统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系无手操作, 会造成对三角解剖不清, 尤其是对曾有过手术史的患者而言, 术中操作者对胆管的辨认难度更大, 这会影响到手术切除效果和效率。双镜联合微创操作增加了胆道镜观测程序, 无疑会明显加强对患者胆囊组织的辨识度, 从而大大降低术中伤及胆囊周围组织的失误率, 这应该是双镜微创操作较传统胆囊切除最大的优势[3]。本组结果来看, 双镜微创保胆取石的62例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特别是术中出血量指标两种术式体现差异明显, 这或许是增加胆道镜观察程序加强了手术精确性和效率, 从而降低了出血风险的原因。在远期效果上,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 远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有助于减少创伤, 缩短手术时间, 促进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1] 薛会朝, 李荣, 李泽信, 等.二孔法腹腔镜辅助胆道镜腹腔外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4(3):31-33.

[2] 王新波, 石玉宝, 鲁蓓, 等.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比较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5):195-196.

[3] 李毅, 崔丽娟, 吴涯昆,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初步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4(6):17-20.

2014-03-20]

464000 河南省, 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59例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