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在我院的科学管理与安全使用

2014-09-04 08:52赵丽杰贾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本院医嘱药品

赵丽杰 贾冬梅

药物的科学管理是减少医疗差错及药害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在1995~1996年通过对161个医疗机构提交的严重差错进行的分析显示: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用药错误案例仅涉及少数较特殊的药物[1], 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2]。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比较晚, 但近几年在逐步加强管理。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首个中国患者安全目标就包括“提高用药(高危药品)的安全性”, 2009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与管理》和《卫生部医院药事管理检查项目与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 2011年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对高危药品有专门的评审标准和要点。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参照美国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 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于2012年3月制定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目录要求其中所包含的药物品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管理级别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本院对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在本文中详尽列出, 与大家分享, 以达到共同提高、杜绝药害事件发生为目的。

1 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出现风险的原因

1.1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全面的高危药品目录,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使用操作流程。病区备用药柜内高危药品基数不明、备用数量较大、效期管理混乱、高危药品标示不清、药品储存放置不规范、药品相似性和相邻性因素的干扰、麻醉药品使用登记不规范等。

1.2 医护人员本身的疏忽或错误 医务人员作为药品的开具者和调配者, 个人工作执行的准确性及对药物的认知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医院对医、护、药剂等卫生人员没有进行相关药学知识的培训, 导致卫生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如药品规格、剂量、剂型、数量甚至在使用过程中的定期巡视都有所忽略。林家谊[3]调查发现, 仅39.1%的护理人员了解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相关知识。因此, 医护人员药学知识欠缺也是造成用药差错的常见因素。

1.3 医院的HIS系统陈旧 医院的HIS系统没有及时升级,对高危药品不能进行限制, 特别是对最大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特殊用药人群医嘱系统均没有实现核查限制功能。

2 规避风险的措施

2.1 完善医院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药品管理, 杜绝医疗安全隐患, 根据卫生部的推荐目录, 结合本院实际用药情况, 制定了本院的高危药品目录。将现有的高危药品分为25类共计135个品种。由于高危药品品种较多, 使用风险较大, 采用了“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 按照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A级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 必须给予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和C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 但也要求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高危药品必须实现专人管理, 专柜专区存放并要求专用统一标识。同时, 本院由医务室牵头, 以药剂科为主, 医护为辅成立了药品质量管理组。该质量管理组每月1次对临床各科室及药剂科的药品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重点包含高危药品的分类摆放、基数管理、效期管理、高危药品标识、使用补充记录、储存环境是否符合等。

2.2 完善医院电脑系统, 力争做到全方位的警示 建立高危药品最大安全剂量预警系统, 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一旦超出, 电脑就会出现警示画面以提醒医生。临床医师在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开具高危药品时, 药名自动以斜体、加粗字样显示来警示医师;同时HIS药房管理子系统打印出的医嘱单或电子处方中的高危药品也均以斜体、加粗字样显示,既提醒药师审方调配时注意, 同时也提醒护士认真核对所领药物。

2.3 完善卫生人员调配审核制度及程序, 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药剂人员在调配高危药品时, 先应严格审查处方或医嘱, 做到四查十对, 发放时必须使用标有高危药品标识的专用袋, 并双签名确认。领用人须在领用单上签字。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 对于高危药品, 应双人核对后给药并在医嘱执行单上注明高危。

2.4 完善高危药品使用期间的细化管理, 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高危药品使用前实行双人核对, 确保安全用药, 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和基本的化验结果, 按医嘱使用预防不良反应的药物。在使用高危药品的过程中, 应细化重点药物在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 明确药物使用中的巡视时间、观察内容和处理方法, 并且加强高危药品输液安全管理,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

2.5 加强业务学习, 重视素质培养 文献调查显示一部分用药差错与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关[4]。因此, 本院针对年轻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医药学专业知识、日常工作要点、医患沟通技巧等, 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用药差错。同时要求临床药师加强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对高危药品使用中的隐患进行分析汇总, 并每月以药学通报的形式反馈给临床,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及药师应经常深入临床, 与患者增加沟通, 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杜绝药害事件的发生。

3 结果

高危药品具有高风险、高伤害。因此, 高危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是应该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医疗机构是接触患者、使用药品的主要场所, 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针对本院高危药品在使用中出现风险的原因, 医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制度, 并渗透到每一个和高危药品有关的环节。医师、药师和护士所有涉及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均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全方位、多层次对高危药品使用进行审核把关, 相对未采取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前, 差错率大幅下降, 实现调配使用合格率100%。

4 讨论

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 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由于高危药品管理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医疗事故,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因此, 科学管理是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

[1]Belknap S.High-alert’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Int J Qual Health Care, 2001, 3(4):339-340.

[2]冯素萍, 王荃声, 王玉伟.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提高用药安全性.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4):272-273.

[3]林家谊.内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研究,2010, 24(26):2410-2411.

[4]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09, 16(9):1705-1705.

猜你喜欢
本院医嘱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