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014-09-04 08:52王湘军陈颖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医学生思维能力医学

王湘军 陈颖超

思维能力的养成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有关, 涉及到医学生或者医生临床能力的不断进步和提高[1]。相比教学而言, 培养一个医生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只依赖医学生毕业后在临床靠自己琢磨形成, 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不能容忍失误的学科, 只有在医学生学习之初注重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才能保证从事临床工作时有更好的基础和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所以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该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位, 以学生为主体, 避免填鸭式教育。本文就医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临床思维能力谈谈几点体会。

1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帮助医学生养成临床思维能力习惯

医学生形成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缓慢的累积的过程, 其中涉及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包括方方面面, 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与医学生本身所处的大环境有关, 也和医学生自身素质和努力程度有直接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和固化思维, 以学生为主体,降低教师主导模式, 增强教学之间的互动, 相互学习和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医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要避免填鸭式教育。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医生首次接触患者和了解患者详细病情的过程中, 医生通过问病史、体格检查或者是专科检查等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得出初步病理结论并经过严密分析和推理后的思维活动后作出初步治疗方向和方案[2,3]。医生在做出对疾病本质的理性的判断,继而根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观察病程的发展与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肯定或修正原来的诊断。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靠医学生自己慢慢积累经验, 不断总结并慢慢改进过往错误经验所养成的。但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 帮助其养成独立思维意识是培养起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 因此, 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帮助其养成独立思维意识是医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

2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

只有从事医学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本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有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资本, 那么培养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挑选和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师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临床思维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在过往沿用的医学教育模式中, 多数老师对医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育, 这种单一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临床实践和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生可以学到考试的能力但是不能真正掌握临床看病能力, 与实践应用相去甚远。为适应时代进步, 应该强调教学过程中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导, 以学生本身为主体, 不断贯穿素质教育的始终。就学生自身而言, 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充分调动积极性, 学习效率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4]。对于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细心指导和解释, 帮助其养成独立看待病情的能力, 转变传统教育着重于学习理论和简单模仿的学习观念。正确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必须要求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互动。教师应该在医学生和患者沟通过程中提供充分的支持,积极帮助医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完整的临床实践之后, 教师应该统一讲解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常犯的错误, 及时总结和渗透。就教师本身而言, 应该充分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在教导学生的同时, 也要就学生思维活跃给予鼓励和探讨, 调动其思维积极性。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临床疾病变化越来越多, 独立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医生自身水平的提升, 更直接与患者生命健康直接有关, 因此,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理解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3 正确的临床思维源于医学经验积累和医学循证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要让医学生充分理解基础医学和理论是临床实践活动的基础, 真正成长为一个合格医生还需要强调和注重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 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和考试上, 要不断要求自己把课堂所学联系到临床实践中, 并不断提升自我理论理解和应用能力。因为医学实践所强调的是一种经验推理和经验延伸的活动过程, 所以独立思维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有专家提出观点认为, 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 首先临床医学还是属于经验性质学科, 在创新的前提下是继承, 医学生应先传承再谈创新, 因为一个对医学本身都不充分理解的人再谈创新是非常荒唐的。每一种疾患的诊治都依赖医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当一个具备独立临床思维能力的医生在面对临床患者时, 可以根据这些临床反馈出来的人体异常信号, 再根据每个医生的自身经验和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和推理后进行判断而得出相对应的医治方案。在医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理论的时候, 或者是医学生刚开始接触所学习专业相关临床课目时, 仅仅只能够从教师课堂讲解和相关专业书籍上了解某种疾病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理论, 但是由于大多教师本身临床经验不丰富, 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或者是医学生在医院短暂的见习和实习中所得的比较浅的感性认识, 不大可能对临床患者进行深一步的思维活动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要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必须依赖启发式教育和自身的不断积累。临床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经验性思维过程, 依赖各方面成熟的条件才得以完成, 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才能获得成功[5]。临床思维得益于严密的思考和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的仔细询问和检查, 抓住问题的实质, 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诊断和治疗[6]。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独立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但有利于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临床医生, 也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医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并积极付诸实践。

[1]肖坚, 桂艳.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思维.甘肃科技, 2010, 22(1):158-160.

[2]孙梯业, 朱锡光, 陈自强, 等.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2(4):291-292.

[3]王挹青, 施华秀, 孙德军.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中医教育, 2011, 25(1):40-42.

[4]陈鹏, 贺翔鸽.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现代医药卫生, 2010,22(2):308-309.

[5]张桂英.诊断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5(13):154-155.

[6]黄成惠.临床的思维过程及其特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4):2-4.

猜你喜欢
医学生思维能力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培养思维能力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