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

2014-09-04 09:28李淑琼区健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重度新生儿护理人员

李淑琼 区健民

分析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

李淑琼 区健民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分析探讨其对患儿复苏的意义。方法 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有62例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2010年之前未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抢救方法, 治疗组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结果 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时采取综合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不能自呼吸或者呼吸抑制的状态, 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1]。因此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作者就新生儿重度窒息时临床所采取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了解相应措施的临床效果,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进行诊治并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62例儿,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龄30~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700~4000 g。并选取2010年之前未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7~41周左右, 出生时的体重为1600~3800 g。将2010年后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2010年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诊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指趾端以及口唇发绀;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音减弱、心率减慢、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触诊发现患儿肌张力减弱甚至消失、体软、头颈四肢无力, 关节可松弛;皮肤黏膜反射减弱消失, 刺激无反应;呼吸中枢麻痹而无呼吸, 或仅有浅表或不规则的无效呼吸。

1.3 方法

1.3.1 保暖 及时对入院患儿进行新生儿诊断评估, 若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则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此时应立即对患儿做好保温措施, 即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远红外线开放式辐射台上。该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患儿因低温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1.3.2 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采取该体位能够有利于开放患儿的气道以及帮助患儿排出气道内的脏物。如果发现患儿口腔内有脏物流出, 应立即将患儿的头偏转向一侧, 以防将脏物吸入气道并发感染。如果患儿咽部是由胎粪或者是比较粘稠的脏物堵塞时, 清理呼吸道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借助喉镜的帮助下进行气管下吸引。

1.3.3 维持呼吸功能 如果经过轻弹足底2次后或30s后,患儿仍不能出现有效的自主呼吸或出现喘息样呼吸, 而且心脏检查发现患儿心率<100次/min, 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仍未改变。说明患儿可能继发呼吸暂停, 此时应立即用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法给予患儿氧气, 要求面罩紧贴患儿口鼻。前2~3次通气压力要求在30~40 cm H2O(1 cm H2O=0.098 kPa)之间, 以后维持在20 cm H2O。吸氧的氧气要求为浓度要在80%以上。

1.3.4 促进血液循环 当患儿心率低于60次/min而且没有上升趋势时, 应该立即对患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方法为医护人员用拇指或双指按压患儿胸骨下1/3处, 速度为100~120次/min。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要求每做3次胸外按压配合1次人工呼吸。或者每3次胸外按压间隔1次正压通气。给氧停止的标准为患儿在自主呼吸空气时皮肤仍然保持红润。

1.3.5 药物治疗 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血容量扩张剂等。给药方法主要是通过断脐后保留的5~10 cm的脐带进行脐静脉穿刺给药。药物的用量应严格控制, 如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是用0.01%肾上腺素按0.1~0.3 ml/kg给药。

1.4 护理措施 产前严密观察胎儿状况, 如果状况显示胎儿娩出后可能发生窒息, 那么护理人员要在分娩前就做好抢救准备。胎儿娩出后发生窒息, 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抢救。护理人员要严格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 并详细记录。应该给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并尽量避免对患儿产生刺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每天用消毒水擦洗室内桌椅以及喷洒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杀菌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照射, 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复苏成功率的比较(n, %)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危害重大, 有着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 因此该病属于产科急重症之一[3]。在经Apgar评分确诊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保暖, 防止因低温导致的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进而清理呼吸道, 通畅呼吸, 以助患儿产生自主呼吸运动;若清理完呼吸道后患儿仍不能自主呼吸, 应借助气囊面罩给氧的方法帮助患儿维持其呼吸功能;并可将气囊面罩给氧与胸外按压相结合促进患儿血液循环等[4]。而且在抢救过程中必要时要结合脐静脉给药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 此过程必须要争分夺秒, 才能减少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复苏成功后,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以助医生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5]。而且护理人员要定期消毒患儿的观察室, 保持环境的洁净以避免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本研究发现, 在抢救重度窒息患儿时, 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患儿的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非综合抢救组。说明抢救重度窒息患儿要分秒必争, 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 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1] 郑维英, 林桂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6):41-42.

[2] 韩永新, 徐秋萍, 于亚丽.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6):41-42.

[3] 王宝君, 张旱愉, 张韵.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19):74-75.

[4] 程真梅, 郁敏.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疗效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3(26):173-174.

[5] 李罡.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原因分析及对策.当代医学, 2009, 15(13):99-100.

2014-07-24]

528421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重度新生儿护理人员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宫斗剧重度中毒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