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

2014-09-04 09:28谢珊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有效率

谢珊华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

谢珊华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方法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而观察组则给予早期护理干预, 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恢复状况。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运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4.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 其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脑梗死偏瘫失语;早期护理干预;语言恢复

脑梗死发病较快, 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 成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极易引起偏瘫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而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 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对此, 为了探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 特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0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0~71岁,患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 冠心病患者9例, 其他原因不明者8例, 肢体麻木患者23例;观察组患者男32例, 女18例,年龄45~81岁, 患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 冠心病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10例, 其他原因不明者7例, 肢体麻木患者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嘱咐患者严禁吸烟、喝酒,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 多饮水从而加快体内毒素的排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 比如, 每天对患者实施按摩, 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要确保患者皮肤湿润, 防止出现褥疮症状。

1.2.2 失语干预护理方法 引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方面的训练, 像吞咽功能、咀嚼功能以及伸缩舌头等功能。为了患者更好地完成语言功能方面的训练, 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口型示范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发音, 同时对患者及时提出赞扬,如果患者说的不好, 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从而让患者寻找到自信, 有效提高治愈率。

1.2.3 偏瘫干预护理 患者应进行适量运动, 如翻身运动,活动肘关节以及手指各个关节之间的弯曲和伸展等。另外,要加强患者四肢站立和弯坐的能力, 逐渐独立完成穿衣、走路等能力, 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我国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恢复的相关评分标准, 其中, 疗程结束后, 患者若无病残和功能缺损等症状, 则为痊愈;患者若病残程度在1~3级, 或患者功能恢复70%~90%, 则为显效;如果患者病残程度在3级以上,或患者功能恢复50%~70%, 则为有效;如果患者病残程度加深或功能缺损增加,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运动能力明显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5例, 显效12例, 有效10例, 无效23例, 总有效率达54.0%;而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18例, 有效15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达8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 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饮食不宜等情况都给予疾病可乘之机, 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医治, 使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然而,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很容易因恐惧或者焦虑等因素, 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直接造成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产生, 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所以, 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2], 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另外, 在饮食上, 应注意禁食辛辣食物,严禁烟酒等, 应多吃蔬菜和水果[3], 尤其以富含纤维食物为主, 从而供给患者足够的营养。研究中发现, 早期护理干预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运动能力明显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东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黑龙江医学,2013,37(1):45-46.

[2] 柯向霖.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4,10(22):236-238.

[3] 丁瑛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2014-08-05]

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有效率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