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对基层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4-09-05 12:27张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2期
关键词:血袋医源性废物

张楠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对基层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张楠

为预防与控制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通过医院感染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针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中医院输血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如工作环境布局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输血科工作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医疗废弃物处理中血袋回收保存不规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等。输血科必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行政管理和执行力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 确保受血者和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输血科;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我国医疗评审评价体系的建设, 对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改善医疗服务提供了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1],可起到对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评审, 并作为医院自无评价与改进之用。用于医院运行,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核心条款中明确指出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的, 必须做好,若未达到标准要求, 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的权益。标准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策划, D即do实施, C即check监督, A即action改进)[2]。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现过程, 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由于现代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感染管理工作的细化,输血科的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紧密相连。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 承担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全院的安全供血任务, 由于影响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因素多而复杂,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进行输血前相关试验检测过程中,消毒与灭菌不彻底, 医务人员带菌或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不严格等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此做好输血科感染管理和控制, 可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保证医疗质量, 最大限度地保障受血者和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2013年本院参加了参加第二周期三级医院评审预评审工作, 以评审检查为契机, 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通过上级专家实地进行输血科医院感染评审工作, 针对本院输血科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暴漏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持续改进,现报告如下。

1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暴漏的问题

1.1 环境布局不合理 科室成立时未按照输血科卫生学标准建设, 房屋总面积不够, 缓冲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不清晰, 储血室和血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室未单独设置, 未建立血液治疗室, 由于功能区域划分的不科学, 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 极易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

1.2 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虽然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指导、培训方面工作开展不足, 造成部分员工对医院感染日常工作流程、具体措施比较模糊, 执行力度不强。

1.3 输血科工作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输血科工作人员对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自我防护意识差。评审中发现值班人员在实验室戴手套(接触过传染源)操作工作电脑、触摸监测记录本;值班室发现有员工工作服;操作人员在工作中戴一次性薄膜塑料手套、未带护目镜等。这些均是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大隐患。

1.4 血袋回收保存不规范 血袋回收存放处无存放标识;血袋回收不规范, 血袋外无自封袋, 无任何患者信息(如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等)。

1.5 手卫生依从性差 个别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手卫生知识培训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未完全掌握手卫生知识与时机, 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对手卫生依从性影响性较大。

2 输血科加强管理持续改进, 预防医院感染

2.1 强化输血科基础设施建设 对评审出的问题加以改进,依照《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合理布局,严格划分缓冲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增设血液处置室和血液治疗室, 并张贴明显标识。未达到业务用房面积的, 积极向医院申请工作用房, 增加输血科房屋面积;房屋设置应远离污染源, 靠近手术室和病区,实验室采光明亮, 通风性好;样品离心机放置在污染区并增设了专用通风装置, 防止气溶胶污染, 并对高危样本严格规范管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员工法律法规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法律和规章负责区域内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焚烧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制定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以及应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学习, 强化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 更新观念, 对做好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应根据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相关条款逐一对照, 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缺陷后及时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

2.3 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让每位人员清楚地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设置实验室出入路线, 严格按照路线行进, 在缓冲区换鞋换衣, 不得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 由实验工作区进人非污染区要洗手, 脱去工作服;在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 戴乳胶手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3], 降低员工操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禁止工作区域内饮水、进食;严禁戴实验手套(接触过传染源)操作工作电脑、接听电话、触摸监测记录本等;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如外套、鞋、水杯、药品等。目前一些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总认为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对象, 但输血科的检验人员长期与各种病原菌,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等经血液传播或污染者的血液直接接触, 使得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制备过程中, 都存在着被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4]。因此获得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所以应充分认识职业暴露而引起的危害, 科室制定了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以及应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本院每年还对工作人员进行1次全面体检, 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2.4 提高员工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关系到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WTO提出的21世纪医疗质量改进的目标是“清洁的医护, 更安全的医护”[5], 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法[6]。依据《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 建立了手卫生制度, 设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 并将手卫生监测纳入科室的感染控制质量考评中, 加强了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实习进修医护人员的督促检查。开展各种形式手卫生培训, 增强手卫生的依从性,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医院加大投入改善了输血科手卫生设施, 对每个实验室水池安装非手触摸式水龙头, 在水池处放置快速干手消毒剂, 干手物品采用一次性纸巾和一次性手巾, 安装了热风烘干器。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的图示, 方便医务人员洗手时看到。戴手套工作时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需更换手套, 杜绝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和患者的安全关系密切, 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充分认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通过质量考评、强化知识、加强洗手质量, 从而提高在工作中洗手的依从性, 以切断经手传播医院感染的途径,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5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 完善相关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对临床科室血袋回收工作的管理力度, 对评审中血袋回收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特制定血袋回收制度, 建立回收血袋操作流程, 设立专人对回收血袋进行回收、保存处理, 并做好回收记录;血袋回收存放处设置明显存放标识;回收血袋外分别包装自封袋并注明患者信息;回收保存24 h后, 由专人送医疗垃圾处理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签字。并对工作中使用后的各种血液、血清(供、受血者)标本和检验时的一次性吸头、试管等其他与标本接触过或被标本污染的塑料和玻璃用具, 必须首先在1:25的84消毒液或含有效氯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至少60 min, 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对使用过、污染过的刀片、针头等锐器, 须放入专用的锐器盒内, 由专人收集、登记, 集中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再按损伤性废物收集销毁;化学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放入包装袋内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 不得从中取出, 盛装的医疗废物不能超过包装袋的3/4。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 已经封口的包装袋上粘贴中文标签(医疗废物来源、数量等)。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能排放避免地域性污染。加强血袋的回收管理和废物废液处理工作, 切断了病原体传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输血科承担着患者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供血的任务,其医院感染管理对输血安全非常重要。医院等级评审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与认可, 本院在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的准备过程中, 运用了PDCA循环的原理, 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 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等级评审突出了务实和人文化的理念,实事求是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让每一位员工正确理解新标准, 转变固有观念, 切实落实专项要求, 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 紧紧围绕评审主题, 全面落实与改进。保障了科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1] 郭晓华.输血缺陷28例原因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4): 63.

[2]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

[3] 钱可琼.浅谈血液检验中的安全保护措施.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11):48-49.

[4] 潘晓莉, 潘粉丽, 杨世明.谈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12):741-751.

[5] 谷晓岚.医务人员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8): 1757-1760.

[6] 王作艳, 陈峰英.开展手卫生在职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1):74-75.

2014-06-04]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输血科

猜你喜欢
血袋医源性废物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为啥献一次血要用那么多袋子?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IAEA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参考生物圈建立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医源性胆总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