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4-09-08 08:2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粘膜食管炎贝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1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钟晓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1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合西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痊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复查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雷贝拉唑能更快的缓解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糜烂、溃疡[1]。反流性食管炎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我们选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以比较两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6.9±2.3)岁。临床表现:食管刺激症状64例,食管外刺激症状36例。内镜检查:A级50例,B级24例,C级17例,D级9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治疗给予雷贝拉唑10mg,1次/d,西沙比利10mg,3次/d;对照组患者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d,西沙比利10mg,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3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计分:记录患者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症状。0分:无症状;1分:提醒后可觉症状;2分: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3分:有明显症状且影响生活。累加所有分数作为总分。临床疗效评价:于治疗后第1、2、3天及第1、2、4周进行随访。显效:临床症状积分下降>8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下降50%~79%;无效:临床症状积分下降<50%。

1.4 胃镜诊断评价 胃镜诊断标准:根据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定的标准[2]。A级:粘膜皱皮表面粘膜破损直径≤5mm;B级:粘膜皱皮表面粘膜破损直径>5mm且病变不融合;C级:粘膜破损并互相融合,范围≤周径的75%;D级:粘膜破损并互相融合,范围>周径的75%。胃镜评价标准:于治疗第4周及第8周进行复查。痊愈:食管粘膜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改善≥1个级别;无效:食管粘膜改善不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比较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痊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不良反应,复查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的。在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内,当其反流到食管内后会刺激食管,从而产生胸痛、烧心等症状[3]。此类症状通常发生在饭后,这是因为饭后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胃内压力超出食管。若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粘膜,则易导致炎症,胃酸反流与食管粘膜暴露被认为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

表2 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比较表[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促胃动力类药物和抑酸剂是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物,其中,质子泵抑制剂因抑酸效果强大而被广泛采用,代表药物主要包括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等。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4],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奥美拉唑存在抑酸效应慢、有明显个体差异、需多次给药才能发挥抑酸作用、促进症状缓解与愈合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Ka≈5。当pH值一定时,药物pKa值越高则其解离能力越强,而血浆中的离子越多,其抑制离子泵的作用也就越快速且持久,在短时间内与H+-K+-ATP酶分离,恢复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实现持久抑酸。有研究发现[5],雷贝拉唑在服用1h后即可发挥药效,在2~4h内达到药物浓度峰值,在初次用药23h后可抑制基础胃酸量与食物刺激产生的胃酸量,其抑制率分别为70%和82%,持续时间可达48h,明显长于药代动力学中的半衰期。此外,雷贝拉唑的抑酸作用会随剂量增加而略微增强,即使在停药后也能在2~3d内维持稳定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雷贝拉唑+西沙比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与炎症痊愈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奥美拉唑相比,雷贝拉唑能更快的缓解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颜兆寰,李庭赞,周烨,等.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比较研究[J].安徽医药,2010,14(07):821-822.

[2] 方翰良,方奇慧.联合应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比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02例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01):49-51.

[3] 方富昌,王伟,黄海东,等.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0,6(01):12-12.

[4] 孙雪飞,何旭.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52-253.

[5] 杨小民,马红京,尹建设,等.雷贝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9,52(08):512-512.

R571+.1

A

1007-8517(2014)01-0082-02

2013.11.05)

猜你喜欢
粘膜食管炎贝拉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老狗贝拉
四十九条围巾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三根横线的秘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