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化学实验试题中实验的考查方式及解答策略

2014-09-09 05:48迟凌云
中学化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稀硫酸混合物粉末

迟凌云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试题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试题以教材的实验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流程图、数据、图表和文字表述等方式呈现信息,注重对化学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查,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现将近两年来化学实验的考查以例题形式进行分析。

一、以有机物制备为载体的实验,考查化学基本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

例1乙酸正丁酯是常用的食用香精。实验室用正丁醇和乙酸制备乙酸正丁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反应原理为:CH3COOH+CH3CH2CH2CH2OH浓硫酸△

CH3COOCH2CH2CH2CH3+H2O

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表1:

表1

化合物相对分

子质量密度/

g·cm-3沸点℃溶解度

/100 g水正丁醇740.80118.09冰醋酸601.045118.1互溶乙酸正

丁酯1160.88126.10.7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乙酸正丁酯。在干燥的50 mL的仪器A中,加入11.5 mL正丁醇和10.0 mL冰醋酸(过量),再加入2~3滴浓硫酸。振荡混合均匀后加入1~2粒物质B;然后安装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并在图1分水器中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加热回流,通过开关控制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高度。反应完毕,停止加热。

步骤2:产品提纯。将分水器中的酯层和A中的反应液合并,依次用10 mL水、10 mL 10% Na2CO3溶液、10 mL水、10 mL水洗涤。洗涤干净后加入少量硫酸镁干燥,干燥后蒸馏收集,得9.5g产品。

(1)仪器A的名称是;物质B是(填名称)。

(2)该实验中,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

(3)步骤1中判断反应结束的现象是。

(4)反应时加热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但实际发现温度过高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5)步骤2中从分液漏斗中得到酯的操作是。

(6)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左右。

(7)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

考查方式:本题以合成乙酸正丁酯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涉及仪器名称、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分液操作、蒸馏和产率计算。

解答策略:这道试题学生主要是观察试卷上的实验仪器及装置要细致,理解有机物制备的原理、结合有机物的性质才能正确叙述实验现象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操作。

解析(1)仪器A是圆底烧瓶(答蒸馏烧瓶错误),为了防止反应混合物暴沸,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2)该制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故分水器的目的是及时分离出产物水,使化学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3)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珠下沉(或分水器中水层液面高度不再变化),表明酯化反应结束。(4)温度过高,由于乙酸、正丁醇都易挥发,使产率降低,或因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如正丁醇在140℃,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分子间脱水形成醚 (5)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产品在上层,故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酯层从上口倒出。(6)乙酸正丁酯的沸点是126.1℃,故控制此温度蒸馏最适宜。(7)根据题意可知,醋酸过量,则正丁醇的质量:0.80 g/mL×11.5 mL=9.2 g;按反应关系,乙酸正丁酯的理论产量是9.2 g×116/74=14.42 g,实际产量是9.50 g,产率为:9.5 g/14.12 g×100%=65.88%。

答案:(1)圆底烧瓶沸石(或碎瓷片)(2)及时分离出产物水,使化学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3)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珠下沉(或分水器中水层液面高度不再变化)

(4)乙酸、正丁醇都易挥发,温度过高可能使乙酸、正丁醇大量挥发使产率降低、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5)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酯层从上口倒出(6)126.1℃(7)65.88%

二、以工艺(或实验)流程为背景,考查对工艺(或实验)流程的离子的检验、沉淀的洗涤、除杂方法等实验基本操作

例2高纯氧化铁(α-Fe2O3)是现代电子工业的重要材料。实验室用硫铁矿烧渣(含Fe2O3、FeO、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步骤如图2。图2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需240 mL 4.8 mol/L的硫酸溶液,进行配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和酸式滴定管外,还需(填写仪器名称);⑵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简述如何检验溶液Z中的阴离子。⑷操作Ⅰ的名称是。列举W的一种用途 。⑸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氨气制备实验流程为: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请你用图3所示装置接口处的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装置的连接顺序 。⑹将多余的氨气分别通入水中或盐酸中,若得到250 mL 0.1 mol/L的NH3·H2O溶液或NH4Cl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比较NH3·H2O的电离程度和NH4Cl的水解程度大小。

图3考查方式:本题以高纯氧化铁的制备实验考查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仪器,实验流程中离子的检验,沉淀的洗涤和实验仪器的连接。

解答策略:用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硫酸亚铁溶液,通入氨气调pH及沉淀剂碳酸铵的加入得到碳酸亚铁,煅烧得高纯氧化铁产物,结合氨气制备实验流程选择仪器,连接接口。

解析(1)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肯定还要用到容量瓶,题中已指明配制的溶液体积为240 mL,因此选用250 mL容量瓶。(2)溶液X中含有Fe2+、Fe3+、H+,加入过量铁粉发生Fe与Fe3+、H+的反应。(3)溶液Z中阴离子为SO2-4,可以用稀盐酸和BaCl2检验。 (4)得到的FeCO3需要洗涤后再煅烧,因此操作Ⅰ为洗涤。W为(NH4)2SO4,可以用作化肥。(5)氨气的发生装置选择A,净化装置选择C,收集装置选择E,尾气吸收装置选择D。

答案:(1)250 mL容量瓶(2)2Fe3++Fe3Fe2+、Fe+2H+Fe2++H2↑(3)取少量溶液Z于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2-4(4)洗涤 用作化肥(或其他合理答案)(5)a→e→d→h→g→f(6)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0.1mol·L-1)、等体积的氨水、NH4Cl溶液混合,若混合液pH>7,表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否则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或用pH计分别测25℃时0.1mol·L-1氨水、NH4Cl溶液的pH,然后比较c(OH-)和c(H+),若c(OH-)>c(H+)表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若c(OH-)

三、以“实验设计探究”为题材,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例3黄铜矿(CuFeS2)是炼钢和炼铜的主要原料。在高温下灼烧生成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两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某同学认为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延伸】(4)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表2:

表2

物质Cu(OH)2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的pH6.07.51.4沉淀完全时的pH13143.7实验小组设汁如下实验方案:

①试剂1为,试剂2为。(填字母)

A.氯水B.H2O2C.NaOHD. Cu2(OH)2CO3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③操作Ⅰ为。

考查方式:本题以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实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提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结晶水合物)的实验操作。

解答策略: 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根据【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加热生成CuO获得新信息,结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得出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三种假设成立的现象,对【探究延伸】中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出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

解析(1) 红色粉末是Fe2O3。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试剂,生成红色硫氰化铁。(2)不合理,若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也不变红色。(3)若红色粉末是Cu2O,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 Cu2++H2O 固体粉末不能完全溶解。所以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Cu2++H2O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Fe3+和Cu恰好反应,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4)Cu2+、Fe2+、Fe3+生成沉淀的pH分别为6.0、7.5、1.4,调节pH,若 Fe2+开始沉淀时,则Cu2+已经沉淀,因此要先将Fe2+氧化为Fe3+, H2O2还原产物为H2O,不引进新杂质,所以①试剂1为B.H2O2。Fe3+3H2OFe(OH)3+3H+调节pH,减少H+浓度,使Fe3+完全沉淀,又不引进新杂质,所以试剂2为D。 Cu2(OH)2CO3。②过滤固体X为Fe(OH)3, 滤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③从溶液中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答案:(1)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2)不合理;当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后也可能不变红色;(3)Fe2O3和Cu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4)①B;D②Fe(OH)3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考查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考查的意图和命题方向,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收稿日期: 2014-03-05)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某同学认为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延伸】(4)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表2:

表2

物质Cu(OH)2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的pH6.07.51.4沉淀完全时的pH13143.7实验小组设汁如下实验方案:

①试剂1为,试剂2为。(填字母)

A.氯水B.H2O2C.NaOHD. Cu2(OH)2CO3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③操作Ⅰ为。

考查方式:本题以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实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提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结晶水合物)的实验操作。

解答策略: 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根据【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加热生成CuO获得新信息,结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得出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三种假设成立的现象,对【探究延伸】中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出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

解析(1) 红色粉末是Fe2O3。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试剂,生成红色硫氰化铁。(2)不合理,若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也不变红色。(3)若红色粉末是Cu2O,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 Cu2++H2O 固体粉末不能完全溶解。所以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Cu2++H2O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Fe3+和Cu恰好反应,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4)Cu2+、Fe2+、Fe3+生成沉淀的pH分别为6.0、7.5、1.4,调节pH,若 Fe2+开始沉淀时,则Cu2+已经沉淀,因此要先将Fe2+氧化为Fe3+, H2O2还原产物为H2O,不引进新杂质,所以①试剂1为B.H2O2。Fe3+3H2OFe(OH)3+3H+调节pH,减少H+浓度,使Fe3+完全沉淀,又不引进新杂质,所以试剂2为D。 Cu2(OH)2CO3。②过滤固体X为Fe(OH)3, 滤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③从溶液中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答案:(1)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2)不合理;当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后也可能不变红色;(3)Fe2O3和Cu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4)①B;D②Fe(OH)3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考查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考查的意图和命题方向,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收稿日期: 2014-03-05)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2)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某同学认为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写出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延伸】(4)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实验小组欲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表2:

表2

物质Cu(OH)2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的pH6.07.51.4沉淀完全时的pH13143.7实验小组设汁如下实验方案:

①试剂1为,试剂2为。(填字母)

A.氯水B.H2O2C.NaOHD. Cu2(OH)2CO3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③操作Ⅰ为。

考查方式:本题以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实验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提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结晶水合物)的实验操作。

解答策略: 首先要认真阅读试题,根据【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加热生成CuO获得新信息,结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原理,得出探究一红色粉末成分的三种假设成立的现象,对【探究延伸】中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出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

解析(1) 红色粉末是Fe2O3。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试剂,生成红色硫氰化铁。(2)不合理,若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也不变红色。(3)若红色粉末是Cu2O,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 Cu2++H2O 固体粉末不能完全溶解。所以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加足量稀硫酸Cu2O+2H+Cu+Cu2++H2O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Fe3+和Cu恰好反应,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4)Cu2+、Fe2+、Fe3+生成沉淀的pH分别为6.0、7.5、1.4,调节pH,若 Fe2+开始沉淀时,则Cu2+已经沉淀,因此要先将Fe2+氧化为Fe3+, H2O2还原产物为H2O,不引进新杂质,所以①试剂1为B.H2O2。Fe3+3H2OFe(OH)3+3H+调节pH,减少H+浓度,使Fe3+完全沉淀,又不引进新杂质,所以试剂2为D。 Cu2(OH)2CO3。②过滤固体X为Fe(OH)3, 滤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③从溶液中析出胆矾晶体的操作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答案:(1)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红色;(2)不合理;当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后也可能不变红色;(3)Fe2O3和Cu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4)①B;D②Fe(OH)3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考查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试题中去领略试题考查的意图和命题方向,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收稿日期: 2014-03-05)

猜你喜欢
稀硫酸混合物粉末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喜迎春天
PREP法和AA法制取Inconel718粉末对比分析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铁粉和氧化铜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巧开锈锁
泥炭的稀硫酸预处理及其工艺优化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求解方法归纳
补注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