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鲁奖”无杂文

2014-09-09 18:04陈鲁民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杂文家文学奖

陈鲁民

几年前,笔者曾对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没有杂文作品获奖大有意见,撰文批评这一明显缺漏,获得许多文友的呼应。或许也多少影响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恢复了杂文奖项、浙江杂文家陆春祥的榜上有名。

可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颁布后,我发现杂文再次遗憾落选。在“优秀散文杂文”奖里,有刘亮程的《在新疆》、贺捷生的《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穆涛的《先前的风气》、周晓枫的《巨鲸歌唱》、侯健飞的《回鹿山》,全部都是散文,没有一部杂文集。评委们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只说是以得票多少排出来的结果,我对此骨鲠在喉,忍不住又跳将出来,发点异议。

首先,鲁迅文学奖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设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文学奖,其中既然有“优秀散文杂文”奖,那就应该既有散文又有杂文,即便散文多一点,无论如何也要给杂文留下一席之地。如果连一部杂文集都没有,这个奖项的名字就值得商榷,干脆就叫“优秀散文”奖得了。全国直接以散文名义设的文学奖,有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军旅散文奖,包含散文奖的文学奖则有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而杂文唯独就这一丁点地方还被散文挤没了,这让众多杂文作者和读者情何以堪?

其次,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当代杂文宗师,他的最大文学成就是杂文,他一生最钟爱的文体是杂文,他最见水平和思想的是杂文,最有影响的还是杂文,离开了杂文,鲁迅就不是鲁迅了。那么,以鲁迅名义命名的文学奖却没有一部杂文作品,那就好比《空城计》里没有诸葛亮,只剩下马谡、司马懿和一帮打扫卫生的老兵,再热闹也是瞎热闹。鲁迅先生倘若地下有知,肯定会拍案而起的。

再次,“得票多少”的評选规则看似公正,其实里边大有文章可做。譬如评委的组成,据我所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杂文类的评委,张胜友、彭学明、王力平、布仁巴雅尔等全部是散文界或文学评论界人士,没一个是搞杂文的,既对全国杂文创作的态势不了解,又对各地杂文家基本不知底细,指望杂文作品在这里得高票恐怕不大现实。而且,各地作协推荐的作品也先紧着别的文体,杂文能不推荐就不推荐,能排在后边就排后边。这样,杂文作品得票少,进而被淘汰落选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就说这次唯一被提名的杂文集《忽然想到》,是老杂文家陈四益的多年心血所凝,文采斐然,思想性强,最后还是很遗憾地惨淡出局,令人喟叹。

是杂文创作不景气吗?非也。国内文坛始终有一批非常活跃的杂文家在不断推出精品佳作,老杂文家宝刀不老,屡有新作;中年杂文家风头正劲,力作迭出;青年杂文家后来居上,“咄咄逼人”。还有一批实力不俗的杂文作者在默默耕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反腐倡廉,呼唤社会公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忽略了他们,是不公平的,也与鲁迅文学奖的主旨相矛盾。

平心而论,杂文固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文体”,但小文体未必就做不出大文章,与鲁迅同时代的一些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大都湮没无闻了,而以创作杂文为主的鲁迅,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论文坛怎么风云变幻,评定座次,他都被奉为宗师,这就是杂文生命力的明证。轻视鄙薄杂文者,只能说明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一人向隅,举座不安”,文艺百花园里少了杂文这朵小花,就不能叫百花齐放;鲁迅文学奖缺了杂文奖,不仅会挫伤广大杂文作者的积极性,也确实有点名不副实。

【原载2014年8月21日《郑州日报·郑风》】

插图/被娱乐化的鲁迅文学奖/春 鸣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奖杂文家文学奖
朱辉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川渝杂文家风采》首发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文学奖的“权威”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倘若毛公真做了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