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优势

2014-09-11 16:06魏小军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误区课件教学内容

魏小军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误区;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7—0088—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思考完善之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

1.信息技术主宰课堂。一些教师走了极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课型是否适合, 每节课都用信息技术, 并且预设过多, 交互太少, 频繁操作。结果造成信息技术牵着教师走, 学生围着屏幕转,教师失去了主导性, 学生没有了探究的空间。久而久之, 不仅会把本应充满灵性、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上“死”了, 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导致思维水平难以提高。

2.教学课件华而不实。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认识偏差,误认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尽可能地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媒体和尽可能漂亮的课件, 进而使自己陷入了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一些教师有意制作新奇的画面、有趣的动画、奇特的声音和花哨的表演, 将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演示课。虽然吸引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但却淡化了教学内容, 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忽视文本。在语文教学中, 本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体会语言和文字的无穷魅力。然而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赶时髦,滥用信息技术。 涉及人物形象描写, 便展示有关人物的图片; 涉及环境或景物描写, 便剪辑相关的画面; 或者干脆用简洁的概括来代替某些文本片段或整个文本。其实绝大多数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远不是几张图片、几段视频、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体现的, 再精美恰当的图片、视频、板书也绝不能等同于文本。

4 .课件生搬硬套。有些教师不懂制作技术或者为了省时省心, 照搬网上和其他教师的课件, 或者请他人制作, 或者搞简单的大杂烩。这样生搬硬套的课件, 基本没有考虑教师本人、所教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 缺乏灵活性和交互性,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将这种兴趣及时地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笔者先让学生看了一段有关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在黄土高原上人们忘情表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和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他们个个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亢奋。于是笔者便因势利导,用几句富有激情的话语再次激发其兴趣,学生求知的心扉被打开了,学习欲望十分强烈,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超越时空限制,以最大的信息容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丰富表象、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越性,利用它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在学习时自由地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由于年龄、阅历或者其他条件的限制,仅凭阅读抽象的文字,他们很难做到对文本内容的透彻理解、知识的牢固掌握及思想感情的正确领会。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变苍白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课件教学内容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