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中教职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2014-09-12 01:07魏清敏刘春旭王学良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百分制感染者教职工

魏清敏,刘春旭,王学良

(1.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西安710003;3.陕西省卫生监督所,陕西西安710077)

据统计,全世界25岁以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过总感染者50%[1]。在我国,15~24岁的青少年近3亿人,2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2%,我国15~49岁人群中HIV感染率虽然较低,但由于青少年人口基数大,感染者人数的绝对数相当大。2012年1至10月,我国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学生中,特别是20至24岁男大学生,近两年报告感染者数增加明显。因此,加快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已成为控制艾滋病在我国快速流行的关键环节,而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且最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是教师,因此传播艾滋病知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最佳人选是教师,所以了解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在教师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西安市地域分布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选择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临潼区、高陵县、户县、蓝田县7个区县,每区县选择1所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共21所高中学校,其中在临潼区、户县、高陵县、蓝田县所选择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农村(乡镇)学校。调研点在校的全体教职工为本次调研样本。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防控措施建议共四个部分。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形式,集中填写,10 min左右完成,经被调查者本人现场自评后由调查员现场收回。

1.3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经过整理、核实后,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逻辑检错。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应查教职工人1758人,实际调查1538人,回收问卷1538份,有效问卷1392份,实查率为87.49%。有效应答率为90.51%,见表1。不同地域、学校类别、性别、年龄段、职务、学历的有效应答教职工基本情况及其构成比见表2。

表1 各类别学校调查基本情况

表2 有效应答教职工基本情况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率

正确率最高的3个题目为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正确率在90.95%~96.26%。正确率较低的4个题目分别为“潜伏期传染性”、“乳汁传染”、“病原消毒”、“艾滋病潜伏期”,正确率分别为59.41%、58.91%、21.77%、14.87%。正确率最低的两题“病原消毒”、“艾滋病潜伏期”,回答“不知道”的构成比也最高,分别23.71%和32.54%,见表3。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

此次调查问卷有艾滋病相关知识18题,其中一般知识8题,传播知识8题和预防知识2题。以调查对象正确回答问题除以该部分题目数乘以100来计算各部分知识的百分制得分。本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均值为68.19分。百分制得分以“0~59分”、“60~85分”、“85~100”分进行分段,统计各分数段人数,计算其构成比。调查对象各部分知识百分制得分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预防知识问题仅有两个,只需回答“是”或“否”,每个题目的百分制得分不是100%,就是0%,得分趋于两个极端,所以在中间部分得分的频数为0是有可能的。见表4。

表3 艾滋病相关知识单项回答情况(n=1392)

表4 各部分知识百分制得分情况

表6 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7 教职工对艾滋病的态度构成

2.4 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5 相关因素的量化及取值范围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的影响因素,经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获得F=20.013,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中的自变量P值均小于0.05。表中6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最大为1.686,远小于常规判断共线性存在的大致标准数值10,因此能判断留在模型中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留在模型中的自变量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见表5、6。因此,根据表中未标准变化系数的数值,得出计算模型: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百分制得分=81.577-10.658×Bl3-1-8.414×Bl3-2-0.239×Bl-1+3.080×Bl-2+3.453×Bl6-3+17.130×Bl5-2。因此,学校是否在乡镇、学校是否在县城、年龄、性别是否为男性、学历是否为本科、职务是否为校医,对艾滋病认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表7中答案①均表示正向态度。由表7可见高中教职工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构成比所占的比重最高,平均值为81.54%。96.41%的人认为不应该“歧视艾滋病病人”,但有52.73%的教职工在生活接触中选择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尽量避免来往”或“拒绝来往”。有19.83%的教职工觉得应该隔离感染者。

3 讨论

艾滋病是HIV感染引起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2]。迄今为止,艾滋病仍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病死率几乎是100%[3]。青少年是艾滋病危害的主要人群,开展针对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行为能力,是防艾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全民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4],因此,对中学教师艾滋病认知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为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调查对象回答的正确率普遍偏高,为90.95%-96.26%,可见通过多年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目标群体已经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初步了解。但是与王建稳[5]对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6%-98.7%相比,仍偏低。相对于三大传播途径,较深层次的问题的正确率比较低,比如正确率最低的两题“病原消毒(21.77%)”、“艾滋病潜伏期(14.87)”,回答“不知道”的构成比也最高,分别23.71%和32.54%,当然错误率也是最高的,说明被调查群体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部分艾滋病知识点不清楚,甚至可能就没接触过,存在预防知识漏洞或将艾滋病危害严重化的问题。

正确率表示被调查人群对单个题目的总体认知水平,单个调查对象全部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用其百分制得分来表示。按照常规分类方法,分数小于60分为不及格,60-85分为一般,85分以上为优秀。本研究显示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百分制得分的均值为68.19分,仅为一般水平。马迎华[6]等人对云南省中学教师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其得分经换算后平均分为71.21分,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各部分知识百分制得分在各分数段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结构不均衡,传播途径知识水平较高,一般知识水平较低。由以上结果可见,教职工的艾滋病知识总体水平尚不能让人满意,知识结构不均衡,作为教职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不只可以建立自身安全预防意识,还具有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作用,因此,针对西安市高中教职工的艾滋病宣教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相比较而言,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更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在以后开展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方法和方式,还要注重内容,扩展信息量,增加次数,使目标人群能够更全面更完善的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

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与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学校所在区域、职务、学历有关。在回归方程中,系数绝对值大的因素对得分的影响程度更大,系数为负的因素对得分的影响是负向的。因此各因素其按其对得分的影响程度排列分别为:“是否为校医(+17.130)”、“学校是否在乡镇(-10.658)”、“学校是否在县城(-8.414)”、“性别是否为男性(+3.080)”、“学历是否为本科(+3.453)”、“年龄(-0.239)”。在以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较低的特征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或宣传教育,以达到大幅提高高中教职工整体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尽管96.41%的人认为不应该“嘲笑、议论、歧视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但是在回答“如果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时,有52.73%的教职工仍然选择“尽量避免来往”或“拒绝来往”。甚至有19.83%的教职工在回答“您认为应该把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赶出学校或单位吗”时选择“应该”。姚家佳等[7]对上海部分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的态度,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教职工存在戒备和矛盾的心理。少数教职工言谈中存在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不理解和一些个人情感。由此可见,虽然广大教职工在意识上认为应当平等对待艾滋病病人,但是与艾滋病接触过程仍有顾虑。这种顾虑可能是来自于对感染艾滋病存在的恐惧,究其根本,是由于未能充分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造成的。教职工的这种恐惧和顾虑情绪非常有可能传播给其学生,加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恐惧心理。因而,消除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应作为今后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西安市高中教师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均衡;性别为男性、职务为校医、学历为本科是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有利因素,年龄的增长、学校在乡镇和县城是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不利因素。西安市高中教师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参考文献:

[1]Maartens G,Celum C,Lewin SR.HIV infection: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treatment,and prevention[J].Lancet,2014,384(9939):258-271.

[2]Cohen J.Breakthrough of the Year:HIV treatment as prevention[J].Science,2011,334(6063):1628.

[3]Fettig J,Swaminathan M,Murrill CS,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IV[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4,28(3):323-337.

[4]焦薇,郑英杰,董晓莲,等.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14-318.

[5]王建稳.某在校女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05):2012,5:54-56.

[6]马迎华,胡佩瑾,陈以晨,等.云南省中学生与教职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541-544.

[7]姚家佳,唐怡,胡兴昌.上海部分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7):790-792.

猜你喜欢
百分制感染者教职工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生成绩分析
浅谈等级制评价在我国的应用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海南小学生将取消“百分制”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