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2014-09-13 07:19康国强陈树强林志鸿蔺佩鸿晋学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亚组内皮门诊

康国强 陈树强 林志鸿 蔺佩鸿 晋学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 福州 350005)

血管内皮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紧张性,抑制血管壁炎症及抗血栓〔1〕。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及释放异常,导致血小板聚集性升高,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3〕。血管内皮功能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对门诊老EH患者内皮功能研究较少。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且EH患者中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最终引起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S)降低〔4〕,但老年EH血管内皮功能及TAS的关系还不明确。本研究拟进一步分析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TAS的关系,为降低老年EH患者的并发症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门诊收治的年龄>60岁的122例老年EH患者(老年EH组),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男73例,女49例,年龄65~89岁,平均(78.2±15.7)岁;病程7~112个月,平均(12.4±6.1)个月。根据EH分型标准分为3个亚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亚组、全期型高血压(SDH)亚组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亚组。ISH亚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65~87岁,平均(77.8±14.3)岁;病程11~109个月,平均(13.2±7.5)个月。SDH亚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67~88岁,平均(79.2±16.2)岁;病程7~111个月,平均(11.0±7.8)个月。IDH五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68~89岁,平均(78.7±15.5)岁;病程10~112个月,平均(14.2±7.6)个月。同时选取130例年龄>60岁非EH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男77例,女53例,年龄65~88岁,平均(77.3±16.2)岁。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2个月内发生的脑血管疾病;(3)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4)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5)晚期恶性肿瘤;(6)近期发生急性感染;(7)长期抗氧化剂口服;(8)甲状腺疾病及晚期恶性肿瘤。

1.2基线资料收集 仔细询问两组有无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测量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吸烟定义为平均每日吸烟超过10支,超过10年烟龄。饮酒定义为每日饮用乙醇含量男性>25 g,女性>15 g。

1.3常规血生化指标 抽取空腹前臂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和血尿酸(SUA)水平。

1.4检测指标 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抗凝管后,4℃ 3 000 r/min离心1 min,保留上清,-80℃保存备用。采用化学发光定量法及配套试剂盒(上海杰美基因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TAS水平,放射免疫法及配套试剂盒(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检测内皮素(ET)水平,硝酸还原酶法及配套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配套试剂盒(上海翔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采用GE 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不同时期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探头频率为7.5 ~10.0 MHz。

2 结 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老年EH组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BMI及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常规血生化指标比较 老年EH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FBP、ALT、AST、ALP、GGT、TG、TC、HDL-C、Scr和S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血浆TAS水平比较 老年EH组的血浆TAS水平为(1.27±0.18)mmol/L,低于对照组的(1.62±0.25)mmol/L(P<0.05);ISH亚组、SDH亚组和IDH亚组的血浆TAS水平分别为(0.84±0.13),(1.18±0.22),(1.36±0.24)mmol/L,ISH亚组低于其余亚组,且3个亚组的血浆T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EH组及不同亚组的ET、IMT水平升高,NO、eNOS及FMD水平降低(P<0.05);ISH亚组的ET、IMT水平均高于其余亚组,NO、eNOS及FMD水平均低于其余亚组,SDH亚组和IDH亚组的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常规血生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

2.5老年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TAS的关系 老年EH患者血浆TAS水平与血浆ET水平(r=-0.512)、IMT(r=-0.647)呈负相关,与血浆NO(r=0.473)、eNOS水平(r=0.368)及FMD(r=0.604)呈正相关,均P<0.05。

3 讨 论

EH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高发病〔5〕,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而门诊承担了大部分老年EH患者的治疗任务〔6〕。如能及时对EH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可大大降低恶化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其负担,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7〕。内皮功能异常在EH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3〕,故在门诊加强老年EH患者内皮功能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研究指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动脉早期病变的最敏感指标,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8〕。内皮功能异常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起其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EH发病及恶化有关,在EH治疗方案制定及疗效评价中应参考内皮功能,注重保护心肾等靶器官,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病理性改变等〔9〕。内皮细胞可分泌ET,当内皮细胞受损时,可导致ET大量释放,血浆ET水平升高;而当内皮功能受损时,可损伤动脉壁的NO系统,引起血浆NO水平降低及eNOS活性下降,故通过检测血浆ET、NO水平及eNOS活性,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10,11〕。IMT及FMD是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得到的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便捷及可重复的定量指标〔12〕。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EH组的血浆TAS、NO、eNOS及FMD水平降低,血浆ET、IMT水平升高,提示门诊老年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并且ISH型的内皮功能损伤最严重。血压高低与动脉特别是大动脉的弹性有关,当血管壁顺应性较差时,表现为SBP高而DBP低,最终导致脉压增加,即ISH型的血管壁顺应性最差,可能与其内皮功能损伤最严重有关〔4,13〕。

TAS可用于反映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体现一系列抗氧化分子及酶的总体水平,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关〔14〕。本研究结果显示TAS与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门诊可通过检测TAS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门诊老年EH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尤其在ISH型中更显著,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过程,应加强此类患者的预防。

4 参考文献

1何玉萍,匡忠生,何玉珊,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 837-9.

2Davel AP,Brum PC,Rossoni LV.Isoproterenol induces vascular oxidative str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a Giα-coupled β2-adreno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J〕.PLoS One,2003;9(3):e91877.

3门剑龙,任 静.vWF在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12):1165-8.

4曹 洁,汪海娅.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动脉硬化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0):857-61.

5张晓红,赵晓宏.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85-6.

6孙宁玲,王鸿懿,霍 勇,等.我国高血压专病门诊患者血压控制及糖代谢调查现状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8):654-8.

7刘 军,王 薇,刘 静,等.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现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2):1050-4.

8Bonetti PO,Lerman LO,Lerman A.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 marker of atherosclerotic risk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3;23(2):168-75.

9吴 辉,常 静,丁家望,等.从不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看老年及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34-6.

10王秀华,吴晨光,江忠文,等.初诊2型糖尿病ET-1、NO、vWF含量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5):412-4.

11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057-61.

12韩 勇.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4):368-9.

13李 浩,宋春生,刘方州,等.老年高血压分型与健康老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神经肽Y及血脂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8):496-8.

14曹 洁,汪海娅,高 天,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1):23-5.

猜你喜欢
亚组内皮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