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髓系白血病患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

2014-09-13 07:20梁明辉焦宗久陈娜飞文丽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髓系革兰球菌

梁明辉 焦宗久 陈娜飞 文丽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临床多以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糖肽类、青霉素类等抗感染治疗〔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严峻,G+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例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V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大大加重了抗感染治疗的困难,致使一线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几乎对所有的G+球菌均有疗效,特别是MRSA的G+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该药作用机制独特,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我院血液科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病合并G+球菌感染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老年髓系白血病初治患者(>60岁),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以确诊或拟诊G+球菌感染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60~81〔平均(67±4.79)〕岁,中性粒细胞计数(0.98±0.46)×109/L。对照组28例,治疗组26例,两组病例分别以IA或DA方案诱导化疗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基础病症、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感染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部位对比〔n(%)〕

1.2病例选择标准 ①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确认为G+球菌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菌血症等。②所有患者均无显著心、肺、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表现;且无精神方面疾病及既往史;③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且均耐受利奈唑胺治疗。本研究取得邢台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每例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前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口)3 g,1次/1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 600 mg,1次/12 h,对于严重感染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加剂量。疗程大多不超过14 d。两组患者依据病情可联合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积极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成分输血等对症处理。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004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温、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液和痰细菌学检查结果) 的变化,按治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临床疗效。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4.29%)(P<0.05);其中治愈11例(42.31%) vs 3例(10.72%),显效8例(30.77%) vs 6例(21.43%),有效5例(19.23%) vs 9例(32.14%),无效2例(7.69%) vs 10例(35.71%)。

2.2两组患者平均用药时间 治疗组患者用药时间〔7~18(8.19±2.08)d〕小于对照组〔4~12(11.85±2.75)d〕。经抗感染治疗后,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需要的天数〔4~8(5.58±1.17)d〕小于对照组〔5~11(7.39±1.77)d〕(P<0.01)。

2.3不良反应 26例静脉滴注利奈唑胺的患者在用药期间耐受性好,治疗组中未观察到与此药相关的心、肝、肾功能异常或过敏反应而停药。

3 讨 论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现象,极易诱发或加重感染,结合临床经验及相关细菌学检验结果,多考虑感染早期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后期多合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2〕。早期经验性、针对性抗细菌感染治疗极其重要。利奈唑胺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适宜在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阶段中使用,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抑菌作用〔3,4〕;且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对G+球菌,特别是对MRSA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利奈唑胺的作用位点与其他抗生素不同,临床上无明显交叉耐药现象,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利奈唑胺在药代动力学上表现出的优势〔5〕为:患者口服用药后可快速有效地被吸收,可广泛分布组织内,给药后的2 h内可达到血浆峰浓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可高达100%,口服或静脉给药均无须调整药物剂量,进食不影响药物浓度〔6〕。皮下的组织浓度达到(18.1±4.8)μg/ml,在肌肉的组织浓度达到(13.6±4.3)μg/ml,在骨骼的组织浓度达(3.9±2.0)μg/ml,脑脊液中的浓度达(10.8±5.4)μg/ml,穿透率高达100%〔7,8〕。

利奈唑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导致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骨髓抑制作用、免疫介导等有关〔9,10〕。因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利奈唑胺治疗前已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但本研究未观察到利奈唑胺加重血细胞减少,亦未观察到利奈唑胺诱发老年患者心、肝、肾、神经系统等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有G+球菌感染的老年患者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体温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有效减少患者的临床用药时间及诊疗费用,无显著临床不良反应。但本研究由于样本数量较小,故尚需进一步放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评价利奈唑胺对于老年血液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徐明珠,吴德沛,等.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76-8.

2蔡小平,郑翠苹,石岳坚.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616-8.

3Jankowski A,Stefanik W.Linzolid-novel antibiotic for th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J〕.Wiad Lek,2006;59(9-10):727-31.

4刘俊茹,李 娟.利奈唑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98-501.

5梁 蓉,陈协群,白庆成,等.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4(12):1155-7.

6诸葛潞,金玲湘,林 巍,等.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25-7.

7林东昉,吴菊芳,张婴元,等.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1):10-7.

8曲俊兵.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1):60-1.

9侯春梅.氨溴特罗佐治小儿重症肺炎5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2):57-8.

10韦志英,魏兆甫.利奈唑胺的临床安全性研究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4):227-9.

猜你喜欢
髓系革兰球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