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

2014-09-13 07:20霍宏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阿托溶栓血脂

霍宏健 张 红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首选方法,但是在基层医院受技术条件的限制,PCI开展较少,溶栓治疗应用较多。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抑制血小板凝集,维持血管内皮稳定,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1〕。本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56.8±10.2)岁。全部患者心电图显示有相应ST段抬高,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12 h,排除有溶栓禁忌证及对阿托伐他汀过敏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6.0±8.4)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4例,Ⅱ级7例,Ⅲ级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7.2±9.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6例,Ⅲ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溶栓:尿激酶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 ml在30 min内滴注完,静脉滴注尿激酶后每12 h腹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7 500 U,持续3~5 d;(2)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嚼服300 mg/d,持续3 d,随后改为75 mg/d;(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4)临床监测,溶栓治疗1 h后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并参考文献〔2〕判定溶栓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每晚口服。

1.3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采血监测溶栓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恢复正常时间,溶栓前及溶栓后每2 h测定一次,溶栓后第2天开始每天测定一次,肌钙蛋白(cTnI)采用深圳百恩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采用美国生物诊断产品公司的试剂盒。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6个月时复查患者血脂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溶栓治疗效果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 两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发病时cTnI、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住院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腹胀4例,头昏2例,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腹部不适3例,恶心头昏2例,皮肤瘙痒1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溶栓治疗效果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s,n=35)

2.2两组随访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1年内主要不良事件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35〕

2.3两组随访血脂变化情况 治疗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干预效果比较±s,mmol/L,n=35)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30%左右,其中90%以上为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引起〔3〕,发病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冠状动脉闭塞,进而出现心肌细胞坏死〔4〕。临床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20%~25%的患者相对死亡率下降;若在发病1 h内溶栓,约6.5%的患者绝对死亡率下降,发病6 h内溶栓,约3%的患者绝对死亡率下降〔5〕。

心肌缺血性损伤是因为心肌缺氧、缺营养成分造成心肌细胞坏死或暂时功能受损。此外,心肌梗死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这部分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细胞造成的,可导致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再次心梗等。血T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TC水平每升高1%,患者病死率增加2%〔6〕。因此,预防再灌注损伤、控制血脂对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主要作用于血管,预防修复心肌的初始损伤,减少心肌损害,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具有抗炎、稳定血管内粥样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7〕。目前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其中ACC/AHA 2007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指南也建议该类患者在溶栓治疗的同时应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8〕。本文研究显示对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在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的同时,显著降低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4 参考文献

1Zhao CH,Cheng GC,Wan QL,etal.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plaque stability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Clin Cardiol,2006;22(4):200-2.

2杨 平,余宏伟,魏 彤.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12;52(5):41-3.

3Han RM.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atorvastatin on heart function in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hin J Prim Med Pharmacol,2011;18(24):3340-1.

4李尚俭,邓争荣,吕晓莉,等.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患者血清IL-6和hs-CRP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9):662-5.

5Li YL,Luo YJ.Early application atorvastatin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J〕.Prac J Card Cereb Pneumal Vasc Dis,2011;19(7):1109-11.

6赵水平,王钟林.临床血脂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95-6.

7袁晓华 张 蕴.超常规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2):170-2.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C〕.第九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资料,2010:90-1.

猜你喜欢
阿托溶栓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