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2014-09-14 06:30刘宇会LIUYuhui于善波YUShanbo莫思淼MOSimiao
价值工程 2014年25期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专业职业道德

刘宇会 LIU Yu-hui;于善波 YU Shan-bo;莫思淼 MO Si-miao

(佳木斯大学,佳木斯 154007)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1 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目前我国只重视会计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导致许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等相关者的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秩序。因此,培育会计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1 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相关知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属于微观经济层面,涉及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经济管理知识,以强化其全局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另外,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还必须掌握一些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需要,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2 具有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现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必需具备的一个基础条件,当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出现时,会计人员如果没有学习并且掌握,也就不能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与此同时,在学习之后还有创新精神,特别要学得活、领悟得透。每个企业的基因都不同,不可照搬但可借鉴。理念学习后,还要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有创新、有突破。在学习能力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拓展精神,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要跳出财务做财务。因此,“管理型”会计人才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3 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也进一步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风险应急能力,强化其风险应急机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会计人员而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增加其工作难度。因此,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工作难度的增加使其工作压力也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并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另外,会计人员经常需要与税务局、银行、统计局、相关联的公司、上级单位、投资商、客户东、领导、同事等打交道,所以应具备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才能广泛建立联系,协调好周边关系,使会计工作更好地开展,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运作自如。

2.4 具备良好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运作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管理型”会计人才要想适应企业财务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提高其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能熟练地掌握和操作相关财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如绘制报表、记录和修改信息、分析财务信息等。

2.5 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修养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会计人员而言,要想做好会计工作,认真履行好其作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就必须积极遵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修养,强化责任意识,以企业利益为重,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积极做好其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3 “管理型”会计人才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3.1 加强理论教学,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 高校要积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还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其基础设施,做好校外实训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利用优势资源,提高其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可以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会计职业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取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安排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其会计能力。

3.2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3+X”培养方案 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高校就必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即“3+X”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学前三年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在最后一年积极加强与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X”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有机统一,其教学效果显著。

3.3 增强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际培训和教育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必须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其理论水平,以不断适应其岗位发展的需要。在培训时,培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一些最新的会计专业理论,以培养和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另外,在培训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容,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会计从业规范,自觉维护企业经济利益。

3.4 积极改进会计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企业可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激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建立健全会计考核机制,并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强化会计人员的竞争意识,推进各项工作持续稳定进行。其中,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积极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考核方式上,企业应该积极改进考核方式,丰富考试内容,多方面多层次地考核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钟振强,宋丹兵.关于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04).

[2]聂洁.关于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3]汪利祥.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7).

猜你喜欢
管理型会计专业职业道德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究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烟草企业管理型QC小组活动组织与创新研究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