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2014-09-15 13:00周传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法教学

周传英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98-01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素质培养有奠基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性、行为品质等都是教学效果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灵活、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作了几点探讨,在此和大家交流。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

一个充分的课前准备,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先天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意识都各不相同,这也加大了施教的难度,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课前备课也显得相当重要。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认真的阅读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另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把握,避免教学生只懂皮毛而不懂内涵或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不要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教师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明确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兴趣性引导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前提。只要学生对某事物或某问题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就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它。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真正意义上的去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实现有效甚至高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使学生乐于去学习探究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教学中,针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难懂等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转变一些教学方式,多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游戏活动,用游戏来吸引学生。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在无意注意中学到了知识,学起来很轻松。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其中一个学生用卡片出一道算术题,其他几个学生在各自的卡片上写出答案,进行配对验算,如果答案正确的就是一组朋友了,没有对上的就不能做好朋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扮演商场中的顾客和售货员,练习加减运算。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创设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亲自实践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如实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动手学习,动手操作,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教师要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指导学生在画有10个方格的纸片上先摆上9根小棒,再拿出3根摆在桌上,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怎样移动小棒?为什么拿桌上的1根放在方格纸片中?说说“9+3”怎样算?学生自己动手摆,想想“9+7”得多少?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自主的探究,学生初步的感知了“凑十法”,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进一步讲解算理,学生也能很快吸收,信心十足。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不但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四、积极的让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在生活中得到运用。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的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的联系,积极的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实践,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体验一些买菜实践(计算菜钱),打出租车(计算车费)等,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舍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实践探讨[J].魅力中国,2010(10)

[2] 张秀玲.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教研版),20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方法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