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2014-09-15 13:07毕勇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

毕勇

摘 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点学习科目,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学科,掌握良好的数学技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进入中高年级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认知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却有所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认知;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更要做好学生的实践引导,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16-01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像是有一个良师在进行引导、鞭策,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认知度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要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端上设计一个游戏:让同桌两个人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共做10次,两个人将每次的胜负结果进行统计,看最后的胜负如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都乐于参加,也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比赛结果的统计进行教学,让他们根据统计结果来进行可能性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知识的学习、运用,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王国,也是一个神奇的科目,课本上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有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挖掘的。所以在课下时间,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探究小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总结。比如通过学校的体育运动会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计算距离、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垂直等知识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会:某个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对于科目的学习兴趣、投入时间也就相对较多,反之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情感认知较为片面,往往会意气用事,讨厌某个老师则会导致他们对于科目学习的厌恶,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能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单调的进行知识的“灌溉”教育。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的站到台下深入到学生中间进行教学,而不是一直高高的站在讲台上让学生敬仰。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加用心。

另外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一些他们的学习心得与知识需求,对于学生不了解、没掌握的知识也要尽快的进行补救,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对于不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整改,以便能够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教给思考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为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有效学习做好铺垫。比如教师要在解题过程中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数学的核心是解题,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就要和解题打交道。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具体的解题方法,而且能够和应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包括数学化的思考方法。教师有意识地把数学化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出来,并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在分析实际问题中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教师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课外活动中的趣味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就会使学生逐渐地养成数学化的思想。养成了这些思考方法与思维能力,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自行进行思考、解决,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项生活化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多引入一些生活实践来拓展数学知识的空间,另外在生活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运用,将学习的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化的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实践,接触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全校人数的统计,有的学生是按班级进行统计,有的学生是按年龄进行统计,有的学生是按男女生人数进行统计……学生们不同的统计方法也体现出了他们对于知识的不同思考与认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就能够很好的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与人文素养,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做好对于学生实践运用的培养,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