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9-15 09:32林希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理论学习观察能力创新意识

林希拳

摘 要:《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角度,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观察能力;理论学习;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85-01

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理论学习或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总是倾向于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依赖性强,缺乏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结合本人物理教学实践,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设趣味导入,激发创新动力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积极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只有适宜的情景,才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首先,在导入课程时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我们在教学“动量”内容时,先用“高空落蛋”的实验拉开序幕:将细绳一端栓牢一只气球(内置一枚鸡蛋,气球内不充气)后跨过一米高的支架,将鸡蛋缓慢地拉起一定高度后放手,使其直接落于桌面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因而,当我再次重复此实验时,同学们屏住呼吸,眼睛紧盯住鸡蛋,一颗颗原来平静的心也仿佛被提起来了,而教师却偷偷地在鸡蛋的正下方放上一块海绵垫,结果下落的另一枚鸡蛋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 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再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学生就完全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了。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且兴趣盎然。学得轻松。

其次,有目的的、恰当的物理故事(可以是物理学史料、科学家轶事、典型案例等)设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再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学生骗进课堂,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

二、巧设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介绍伽利略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落体理论,生动讲述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可以引入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但在课前引入兴趣性的内容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机调节,增加一些丰富的生动的细节,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讲共振时,可先引用1831 年一队骑兵通过曼彻斯特附近的一座便桥时。由于马蹄运动节奏比较一致,使桥发生共振而断裂。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和分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除了实验之外,还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状况作为问题生发的场景和背景,如:(1)为什么你在行驶的火车上发现近处的树木后退,而远处树木前进?(2)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而捧起来却是无色的?(3)为什么小汽车前面的玻璃是倾斜而非竖直的?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巧设试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巧设试验过程,是物理教学创新的好方法,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照搬教材效果并不好,如对它作点简单的改进,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做牛顿运动第一定律,书本上使用的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但是从上滑下时经常小车在铺有毛巾的桌面上绊住,效果不好。其实只要用一颗较大的钢珠做前后的对比试验就能马上得到结论了,而且效果好。

总之,巧设趣味导入激发创新动力、巧设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巧设试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充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 陈黎明.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问题情境.新课程探索.

猜你喜欢
理论学习观察能力创新意识
谈教学反思下的理论学习
加强油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