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09-15 09:32吴开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小学数学

吴开明

摘 要:小学数学随着新课程改革而走向新的阵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自主学习。所以,学生主动就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勤学、爱学、乐学的目的。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良好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07-01

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这样,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爱学生,用爱心吸引学生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依赖性强,他们非常渴望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也非常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们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就喜欢听他的话,就喜欢这门课的学习。

2、培养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习惯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的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的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会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因此,从小学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由于学生能对所读书籍进行思考,所以就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了,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学习兴趣越高,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你知道吗?》,还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中外数学小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使学生养成自觉的数学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