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2014-09-15 09:32李海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生物教材因素

李海珍

摘 要:现行的生物新课标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生物教学得心应手。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35-01

现行的生物新课标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生物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刚拿到生物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第一堂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生物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以简练的语言呈现生物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生物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叙述等的背后,看到生物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生物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猜你喜欢
生物教材因素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12话 完美生物
解石三大因素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