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尝试

2014-09-15 09:32李青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使用创造性尝试

李青

摘 要:尝试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教材;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86-01

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本人承担着小学低段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针对课程资源开发做了一些尝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实施措施阐述如下。

一、替换教材中的主题图

在教学中本人发现,教材中有的主题图不太符合本地区孩子的认知水平。例如: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页上的主题图,它表现的是学生看木偶戏的场景。对于团场的孩子来说,许多学生是没有看过木偶戏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直接用此图作为情境导入的话,大部分学生一定会因为好奇而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个别知道木偶戏的学生也会因为心情激动而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从而导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差,更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经过思考,本人在设计情境导入时,决定替换教材中的主题图,利用本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切入口。比如:去团文化宫看本校组织开展的“庆元旦学生文艺汇演”,这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又是他们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就被集中起来了,教师接着再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于教材中的主题图本人把它放在了巩固提高这一教学环节中进行再利用,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这堂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取教学内容选择性授课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依然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个体,活泼好动,独立意识强,有被认可、被理解、被尊重的情感需求。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顾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灌输知识,这样做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消极的、对抗的逆反心里,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并且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或“不消化”现象。经过思考,本人决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材内容分层次教学,教材中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进行授课,学生容易掌握的、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学习的基本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掌握,教师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和反馈矫正环节,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比如: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1-4的和7-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再如:教师新授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知识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以及多位数加多位数(不进位)和多位数减多位数(不退位)的知识等,这样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三、把教学内容活动化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一年龄特点,本人将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数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而自己则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一年级教学进位加、退位减时,把学习内容放在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了解接着数、凑十法、破十法、连续加的算理,并且体会算法多样化;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通过让学生参与摸一摸、滚一滚、拍一拍、猜一猜活动,帮助他们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参与比实物的长短、实物的多少以及同学间比个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的方法,并且体会它们的相对性;教学基数(几个)和序数(第几个)内容时,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来进行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排好队,听口令:请从左向右数第3个同学举手;从右向左数第5个同学举手;请从左向右数前三个同学出列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习分类也是活动:请若干个男生女生上讲台来,每人到讲桌上拿一个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类图片,随便站队,然后让学生把他们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不同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桌面、书面、板凳面、文具盒各面等,帮助学生形成面积的表象并感知面积有大小;通过让学生用纸板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活动,使学生形成特殊面积大小的表象,为学生正确使用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换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一年级学生初学应用题时,为了使他们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分析数量关系,采用了让学生演节目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树上飞来3只鸟,又飞来了2只鸟,一共飞来几只鸟?

请5个学生排好队,模仿小鸟飞的动作,教师说出第一个条件,3个学生“张开翅膀”小步跑来;说出第二个条件时,另外2个学生以同样的姿势跑出来;说出问题时,5个同学手拉手表示合并在一起,这时指定学生说出算式,接着再让学生复述一遍刚才的内容,5个同学再重新演一遍,学生印象深刻。在学习找规律时,学生对循环排列的理解有些困难,请5个学生上讲台来演示给大家看,从而明白了什么是循环排列以及从前往后循环和从后往前循环的区别;顺时针循环和逆时针循环的区别;再如:学习旋转和评移的时候,采用“走一走、转一转”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明白了平移和旋转的要素和区别。通过动手动脑活动,使学生领悟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制作学具自主探究进行学习

学习认识钟表、认识角这些内容时,本人引导学生制作活动角、钟面模型,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主探究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关系,探究时、分、秒的关系等,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既培养学生的数感,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做法,请广大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猜你喜欢
使用创造性尝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