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09-15 09:32江元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江元梅

摘 要:兴趣是打开认知的金钥匙,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也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兴趣—求知—学习—掌握,是人认知的一般规律。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它,掌握它。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这一规律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途径。

关键词:地理要求;兴趣;导课;电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14-02

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教”的艺术,在活泼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死”的地理知识点变成“活”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和接受,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兴趣切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地理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我总结了一下几点经验:

一、以学生为主体,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每堂地理课的关键知识点,挖掘地理知识点的内在趣味因素,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处理好教师讲授和课堂互动的有机关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切入点:比如以“表扬式问题抢答”来导入新课。在区域地理讲授之前,设计一些 “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我们就可以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导入;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篇;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西亚、北非的讲述。设计这些知识切入点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落脚点就是提高学习效率。

在这一环节上对教师最大的要求是:全面掌握教才的各个知识点,尊重学生认知过程的科学规律,从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二、通过媒体热点事件,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进入了网络新时代和全媒体时代,各种新观点、新知识、新信息海量汇集和交流。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学生的认知途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看书和老师传授已经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已成为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学地理教学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时代新挑战。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和新发展,以新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因此,面对飞速发展的地理科学和社会经济形势,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迎接挑战。从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最新的材料来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消解地理教材编写的滞后性,这样才能适应地理教学的新需要,也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海量需求。

一般来说媒体热点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媒体对社会热点和焦点的解读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社会群体中传播,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也是媒体热点的受众,因此,一些媒体热点事件肯定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认知。在长期从事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媒体热点事件的发生都能够和地理问题找到某种联系。比如,中东多国政治动荡的发生和宗教文化、石油资源、海运航运都有关系,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联系,切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位置”、“民族文化”、“资源分布”等等相关知识内容。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思路,让学生跟着教师走,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难点与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形象直观的感觉,配之以精炼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似“亲眼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

四、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如在学习“地球的地理意义”时,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如下生活事件:一年四季、白昼长短、一年中自己的影子长短及方向变化情况等等切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思考引起这种变化的成因是什么,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地理知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并且发展学生的智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容易激发和形(下接第315页)

(上接第314页)成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因此,我们应积极组织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或参观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地形、气候、居民点、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地理要素;组织爱好地理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组织爱好地理的学生利用黑板报、壁报、广播等进行地理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地理教学用具等等。同时,还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摘录地理知识,开展收集地理知识的评比活动。

总之,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通过引导,不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最后深化为志趣,能使他们受益终生。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