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15 09:32杨慧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杨慧

摘 要: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四方面的分析和阐述。一、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习惯。二、培养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三、激发学生兴趣,深挖资源亮点。四、师生互动,体验数学美。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25-01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以综合性、开放性、高效性和及时性等被引入课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很多学校为了提升教科研内涵采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更加注重学生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习惯

令多数小学教师头疼的问题是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多数学生好动,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小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针对小学生,要培养好的听课习惯,必须训练他关注某件事情的注意力。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背景,有了声音、图像等更多的呈现信息的形式,小学生会非常好奇,如果这种好奇心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兴趣,则会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这种训练在教师的长期坚持下,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真听讲习惯。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营造了这样一个氛围: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宝宝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这时利用信息教育手段呈现已经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手牵手一起蹦蹦跳跳地走来,这样的动画呈现马上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他们吗?”,通过回顾旧只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本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上来,通过引导学生给新朋友起名字,首先加深了图形认识。这样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发言与互动也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学习氛围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引进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则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被打破,学生的视角更开阔了,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展现在眼前,典型事例动画的呈现,使事物的本质属性更加凸显,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造学习氛围时不能为营造而营造,记得曾经听过的一节关于计算的习题课,授课教师设计了闯关的游戏,从第一关到第九关,一开始学生兴致很高,到第九关时,已经疲惫了,只有个别同学在善解人意地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多数同学思路已经迁移到其他方面。所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精彩呈现,但只是我们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工具,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本质特征,而不能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二、培养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

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之间有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就是数学模型。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展开思考,调动头脑信息库中的旧知识再联系新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转化,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这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比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因为以往经常采用展示实物的方式,因此学生对透视图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如何把认识现实中的真实物体迁移到认识数学本质上来呢?我通过重新设计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这样既突破了学生认知方面的障碍又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三、激发学生兴趣,深挖资源亮点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活力经常会迸发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与师生互动也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火花。如: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大屏幕演示一组画面,圆形飞碟、车轮、圆边的餐具等等,学生目不转睛看画面时,一个学生小声自言自语说“怎么都是圆的?”我立即抓住闪现的思维火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车轮行驶,学生看到了行驶的颠簸。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所以,抓住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亮点,这些亮点则是学生萌发的灵感、思考的顿悟、瞬间的创造,会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师生互动,体验数学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愉悦感会被美的事物唤起。数学教学中,也要进行审美教育,揭示数学美会使学生在原以为枯燥的数学中发现蕴藏于数学知识中的美,并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同时激发积极情绪。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讲故事。课前用大屏幕出示美丽的森林,课件再依次走出小熊猫、小白兔、松鼠、狮子、小马。边看动画边讲故事:一群活泼可爱的动物来到美丽茂密的森林里,搬到了他们的新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小动物们都住在哪……师生共同编故事、讲故事,学生仿佛进入了美丽的花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公式、符号、理论的概括、图形的对称、解决问题的奇异,以及数学体系的逻辑严谨和谐等等都是蕴藏在数学中的美。但是这些美学生未必都能感受得到,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这些美育因素就成为教师责任,将数学美在学生面前展示,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突出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既要正确科学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我们共同去开发、去努力、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201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